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1736869 上传时间:2017-07-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_图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绕话题 重点训练 思维开发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摘 要】笔者结合一节以思维导图为主要阅读策略的阅读课,以话题,训练和主线三个要素为出发点,运用单元中的阅读策略思维导图,在把握教学目标和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读前激活思维、读中训练思维、读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深层次的含义,提升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 思维开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一种理解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根据文本特征,教学重点和主要教学目标,没有运用

2、整体性原则,重点训练和运用阅读策略,没有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和精准解读,就没有了阅读课的个性和意义。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 Tony Buzan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根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和文章脉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王新阳,2010)。所以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知识、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丰富和巩固阅读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 Go For It 初三英语 Unit 6 D

3、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笔者根据阅读材料,围绕一个话题:basketball;突出一项重点训练:思维导图;呈现一条清晰主线:the history and 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 在读前激活思维、读中训练思维、读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深层次的含义,提升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力和鉴赏力。2015 余杭区教育学会论文英语学科阅读教学设计实例与反思教学内容:Go For It 初三英语 Unit 6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教学目标:1.学生

4、能熟练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2.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思维导图 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并把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思维,来加入自己对文章的语篇意义和主线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读前围绕一个话题,激活思维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一节阅读课中,教师能否有效地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能力;能否用课堂活动带动学生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好的实践活动中受益,这些都

5、是我们英语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标对英语课堂提出的新要求。笔者结合所听的一节语文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主问题:你认为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着人物的特点?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的活动就是对课堂预设效果的有力佐证:学生敏感的发现、多视点的解读、有理有据的阐述,把自主学习活动推上了高潮。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强化理解,也完成了对故事线索的全面梳理,还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提问的艺术在于牵引性,它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基于此,我们英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牵引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问题,每一问

6、,既有眼前的用途,又有“长远”的目的。 Step 1:本课阅读文本较长,内容较多,所以笔者在与学生互致问候之后,呈现惯例的美文欣赏,为了导入主题,笔者有意选取了 Nelson Mandela 的名言:Sports has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world.让学生欣赏这句名言,并感受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Step2:笔者直接引入话题basketball,并提问来激活思维。T: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basketball with you .Do you like basketball?S:Yes.T:How much do you know

7、about basketball? 这时学生就开始思考,但没有人马上举手回答。【设计意图与反思】笔者在 daily beautiful reading 中有意选取曼德拉的一句经典话语,围绕体育这个话题,引入本课话题 basketball,让学生欣赏这句名言,拓展思维,引人思考。之后趁热打铁马上提到经典运动篮球,并直接地问了两个相关问题。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家都能回答。但第二个问题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回答。学生平时对篮球不陌生,甚至很喜欢,但在英语课堂上却第一次正式、系统的谈论篮球,他们却不能马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正是笔者的意图欲扬先抑。因为本篇阅读就是要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篮球相关的

8、背景、发展史及其受欢迎的原因等。笔者读前设法激发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兴趣,促使其思维活跃起来,产生阅读的内驱力(李杰等,2014)。本环节用时少,简洁明了引入话题,却能直击主题,引入思考。二、 读中强化一个重点,训练思维结合本课,笔者把文章分解为三段来讲解,由于前面学生的表现,围绕学生最关注的话题,笔者直接讲解第二段,是关于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How to play basketball? 为了落实本课单词(divide into)和让学生读的更快和理解的更好,笔者把第二段拆分成句子。以 I teach yo

9、u how to read 的教学方式一句一句地分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Step 3:通过图片演示介绍篮球之父Dr. Naismith ,通过提问题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来落实具体信息。通过出示篮球场地平面图与动画演示篮球的打法来讲解 How to play basketball?围绕一个主题 basketball,一个重点被动语态反复训练,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篮球的历史及其规则等。Step 4:在分析了整段文章以后,笔者又有意立即给学生布置一个挑战:T: After reading ,can you ret

10、ell the paragraph? 学生又是面面相觑,似乎这又是一个难题。Step 5:笔者随即点出了本课阅读策略思维导图,笔者用图片直观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具体讲解了思维导图作用及其制作方法: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个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东尼.博赞,2009)思维导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拓思维,按照自己理解去画。基于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初步了解了思维导图的用法后,急于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老师所设计的思维导图(见图 1)并能根据思维导图完成复述的任务,初步感受到思维导图的作用。

11、 图 1Step 6:围绕主题,笔者通过提问,来引入文本第一段。T: 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played in history? When was basketball developed in history? 这次教师采取 I guide you how to read 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驱动,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找到答案。Step 7: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小组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绘制自己组内的思维导图(教师也提供了相关的思维导图给学生作参考,见图 2)并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复述。图 2Step 8:播放一段 NBA 和 CBA 的视频

12、,T: Basketball is so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提问:Why is basketball so popular? 引入第三段,用 let Ss read by themselves 的方式,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自己绘制本段思维导图。(学生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展示,见图 3)图 3Mind mapDevelopment: First game on : _ Became Olympic event in _ in the year_.Popularity : Basketball is_. Played by_people. Over _coun

13、tries.【设计意图与反思】在以上教学设计中,笔者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重点使用了一种语态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节课中大量的复述内容都需要用被动语态来复述;一种阅读策略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该阅读策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总共出现了 3 次,从感知、理解、制作到应用,层层递进。正因为对思维导图的重点训练、反复训练,学生对思维导图这种阅读策略的掌握得到了强化。在问题的设置上先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之后通过欲扬先抑的方式挑战学生的思维,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来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拓展了思维。三、 读后明晰一条主线,拓展思维Step 9:参照课文和思维导图,完成全文的思维导图,并鼓励学

14、生根据改图尝试复述课文。(学生自制思维导图展示,见图 4)图 4【设 计意图与反 思】在 日常教学或 各类公开课 中,教师都 很重视导入 部分的设计 ,会设置一 个或多个情 景进行导入,也有教师只是在语言输出环节中创设情景。但笔者认为教师应将创设的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语篇的主要线索,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条明晰的教学主线,有意识的围绕主线展开系列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利用一种阅读策略来实现知识的落实。在本课中思维导图很好地将散落在语篇中的信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认知内容。教师再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

15、力的提高。并且在这一整节课中,集中反复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四、 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初次正式地接触思维导图,并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思维导图,再加上课堂上时间有限,第一、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模仿老师的导图形式;第二、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使用的文字比较多,图片比较少。所以笔者建议在阅读课前,教师应先做好思维导图背景知识的铺垫。2.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不能为了制图而制图,应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要的点来发散思维进行绘制,继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文本的目的。否则很容易偏离文本的主题思想。3.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后应尽量鼓励学生多运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巩固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参考文献:卢爱华.2014.围绕话题,重点训练,明晰主线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1-7.李杰、陈静波.2014.基于思维开发的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1-15.王新阳.2010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32-38.沈爱芬.2014.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1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