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613148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1-4章测试题(沪科版)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1-4章试题(沪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易)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700cm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dmC.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易)2.如图所示,是我国现代画家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易)3.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如图所示是神州十

2、号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25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20cm C12.5cm D30cm (易)4.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易)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上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中)6.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

3、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易)7.如图所示,在罗庄区组织的金秋艺术节汇演中,杨德草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易)8.来自临沭的张旭超小朋友在我是大明星中脱颖而出,他会唱歌,会弹乐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音色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响

4、度C.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易)9.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中)10.方旭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大 D把蜡

5、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易)1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 体育馆、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C医用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易)12.如图所示,临沂三河口隧道是链接中心城区和北城新区的重要通道,是我省境内建设的首条内河河底隧道。隧道总长约3.6公里。陈晨爸爸驾车穿过隧道驶往北城新区科技馆,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爸爸为参照物,陈晨是运动的B若某一时刻车速是60 km/h,它的物理意义是轿车在1h内通过

6、的路程是60C车子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min ,陈晨快速计算出车子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54 km/hD爸爸驾车技术娴熟,轿车平稳的穿过隧道,陈晨骄傲的说:“老爸,我终于体验了一次匀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易)13.如图所示,左图中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右图中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的时空观。(易)14.一凸透镜焦距是10 cm,在凸透镜前30cm处放一点燃的蜡烛,则在光屏上成的像是 倒立、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易)

7、15.滨河大道上有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轿车,在5min内行驶了6km,则这辆汽车速度是_ km/h,合_ m/s。(难)16.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请判断以下说法: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_s才开始运动;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_m处;从第3s开始,vA_ vB(选填“”、“”、“”或“=”)(易)17.如图所示,扬声器在发声时,发现扬声器纸盆内的小纸片在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在太空舱外,宇航员们交谈时,需要借助通信设备,这是因为 。人耳贴在桌子上听着桌面上另一处放

8、着机械手表的“滴答”声,声音是靠 传播的。(易)18.如图所示,乐乐在家中的梳妆镜前 10 cm 处欣赏镜子里的“自己”,这是光的_现象,他俩的距离是 m。调皮的乐乐总抓不到镜子里的“自己”,这是因为平面镜成_像。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易)19.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_和_现象。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60,则它的反射角是_,折射角_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易)20.(6分)(1)请用直尺在如图甲所示中大致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折射

9、角。(2)如图乙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甲 乙(易)21.(3分)如图所示,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是 mm。(中)22.(7分)王亮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当E、F在同一平面上,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王亮让一束光贴着光屏E射到O点(如

10、图甲),在光屏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不断改变入射角度,都能观察到对应的反射光线。由此可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_。(3)固定入射角度,将纸片F前后折转,纸片F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由此可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 (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C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5)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同组的徐辉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王亮认为应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030024004003

11、600600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易)23.(3分)某班同学测试百米赛跑成绩。结合题意,回答问题:s(m)t(s)40810015选出二个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40m、100m处;一名同学跑完全程,计时员分别记下运动员跑过自己所站位置时的时间(见表格)。(1)跑步同学前40 m的平均速度是 。(2)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员的旗语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见“跑”声后才计时,这是因为 。(3)在100m跑中,体育委员发现,中间过程王宇落后于子蒙,冲刺阶段王宇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正确的是( )A.王宇的平均速度比子蒙的平均速度小

12、B.王宇的平均速度比子蒙的平均速度小大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易)24.(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其好处便于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填“较厚”或“较薄”)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A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_的蜡烛A和B。(3)如图甲所示,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填“会”或“不会”)被烧痛。这是因为平面镜成 像。(4)此时若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乙所示)。请你结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易)25.(5分)结合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完成下列内容。(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烛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