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611823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1章 声第2章 光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3.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4.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6.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情况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2、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找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不成像探照灯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透镜成像公式:第四章和第五章 电与电路、电和磁1.2.(1)电路图与实物图之间的转化 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先完成一条通路的连接,再找出 各支路的分支点,将各支点连接到干路上。 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先确定各支路的分支点,并画出干路部分的电路, 然后依次补上各支路。(2)电路设计: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用串联电路;

3、多个条 件中满足一个即可,用并联电路。总之,串时缺 一不可,并时有一即可。 巧用局部短路设计电路:局部短路就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那么根据 并联分流的特点,电流大部分经过导线,只有 很少部分经过用电器,这就叫局部短路。(3)电路元件符号3.(1) 电流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见的还有毫安(mA)、微安(A)等。 1A=103mA=106A(2) 电压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见的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3) 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正确使用方法: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连接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

4、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被测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和电流表。读数:选用00.6A量程,示数=0.02A小格数;选用03A量程,示数=0.1A小格数(4) 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正确使用方法: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并联;连接电压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被测的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读数:选用03V量程,示数=0.1V小格数;选用015V量程,示数=0.5V小格数(5)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区别电流表电压表异符 号AV连接

5、方式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 程00.6A和03A03V和015V每大格0.2A 1A1V 5V每小格(分度值)0.02A 0.1A0.1V 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或导线很大 相当于断路同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4.(1) 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常见的还有千欧(k),兆欧(M) 1M=1000k 1k=1000(2) 电阻公式: 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 L导体长度 S导体横截面积5.6.(1)特殊测量电阻的方法伏阻法:闭合开关,滑动滑片P至一适当位置,记录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U1和U2表达式:

6、安阻法:闭合开关,滑动滑片P至一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表达式:(2)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特点电压特点电阻特点 电压分配规律(分压定律):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电流分配规律(分流定律):并联电路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1) n个相同的电阻R1串联;总电阻R=nR1(2) 串联后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分电阻中最大的一个。(3) 两个电阻R1、R2串联,任一分电阻增大,总电阻变大。(1) n个相同的电阻R1并联;总电阻(2) 并联后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分电阻中最小的一个。(3) 两个电阻R1、R2并联,当R1不变,R2增大时,总电阻变大。7.第

7、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又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 单侧 光照射;具有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光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

8、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2、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激素类别产生器官激素的功能分泌异常时的病症生长激素脑垂体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新陈代谢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

9、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甲亢胰岛素胰脏a.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b.促进血糖分解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肾上腺素肾上腺a.加快心跳的节奏b.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性激素雄性激素睾丸a.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2).含量:基本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3).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第三节:神经调节一、对刺激的反应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2、反应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10、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4、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2、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3、功能:接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4.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体; 细胞核; 树突;轴突 ; 髓鞘 ; 轴突分枝 ;(2)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3)的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三、信息的处理:1、 神经系统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

11、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 、 脊神经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担信息的传导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头部 和 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 脊髓 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 躯干、 四肢的皮肤 和 肌肉 ,共有 31对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体的颈部 、 四肢及 内脏 的感觉和运动。中枢神经系统 (1) 脑 和 脊髓 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 中枢 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并 决定和启动 相应

12、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2、脑的结构和功能脑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3、大脑表面的沟、回、裂有扩大大脑表面积的作用。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5、脊髓: 1)位置: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2)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脊髓灰质中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皮层控制。6、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3)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3、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低级反射 ,是 先天性的行为 。非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