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73466805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 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D 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2.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C 发展乡镇

2、企业D 进城打工3.从下图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 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C 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4.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这一通知( )A 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B 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C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D 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5.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 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B 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C

3、 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D 取消行政指令性经济6.1993年以来,我国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与此紧密相关的是()A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7.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8.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

4、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有( )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东北亚局势紧张,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国民经济完成恢复工作,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A B C D 9.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5、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10.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例如:赵文革、钱建国、孙计划、李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应该是()A 钱建国B 李跃进C 孙计划D 赵文革11.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A 49.7 99.1 86.4 92.9 21.3B 21.3 92.9 99.1 86.4 49.7C 49

6、.7 21.3 92.9 99.1 86.4D 21.3 49.7 86.4 92.9 99.112.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为解决逃港问题党中央的措施是()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 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农村城市同步改革13.据史料记载建国后某一时期:“生产上搞大

7、兵团作战,农业放卫星,水稻最高亩产2万斤,荞麦亩产千斤。”判断这是哪一时期?()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 “大跃进”运动时期D 市场经济建立时期14.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A 法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D 中国经济环境趋于稳定15.请判断,下列选项对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8、)A 材料提供的信息严重脱离实际B 三大改造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农业生产出现大发展C 土地改革的实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D 风调雨顺,决策英明,农业生产喜获丰收16.有学者评价我国的某个五年计划:它的实施,与对革命经验的采借有关。以群众运动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运作方式;在分配方面倡导恢复供给制。该五年计划()A 充分发动群众取得了巨大成绩B 采取合理分配制度推动任务完成C 受“左”的干扰导致不良后果D 汲取革命经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进行的,其突破口是( )A 设立经济特区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 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D 开放内地18.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9、 )A 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B 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C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D 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19.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合拢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 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 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C 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D 大家伙儿对他的背叛20.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 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 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

10、C 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发展D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21.观察下图,图中的对应的行业应该是()A 工业B 农业C 交通D 教育22.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A 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B 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 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 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23.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 城镇居

11、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24.1954年毛泽东曾讲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针对当时的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A 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B 重点发展农业C 重视经济的协调发展D 优先发展重工业25.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经济中的“

12、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节选)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请回答:(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13、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27.(节选)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

14、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19521978年经济结构出现了可喜的转变,1952年工业产值只相当于农业产值的1/7。而1978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已相等,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起步前进。戴逸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材料二我们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有两次大的推进: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就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有一次大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次大的推进。吴敬琏中国怎样重启改革(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1952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