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3466509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市社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2012年市社管中心以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为主线,按照“完善模式、强化管理、创新服务、加快发展”的工作目标,取得突破三项难点工作,完成三项重要工作的成果,现将全年社区卫生重点工作总结如下:一、 基本情况截至2012年11月30日,全市3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0个社区卫生站门急诊服务4057.98万人次,同比增长18% ;公共卫生服务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590万份,健康档案电子化率为74%;慢性病管理总人数268万(其中四种慢病管理人数247.8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151.5万。截至2012年第3季度,孕产妇保健人次,同

2、比增长18.4%;儿童保健人次,同比增长13.3%;免疫接种人次;传染病家庭访视79457人次;健康教育讲座13110场,受益人。二、 主要工作(一)突破三项难点工作:1、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激励机制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关系到我市社区卫生创新服务模式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生命力与可持续性,意义重大。但同时因各部门政策限制,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也是困难重重。在市社管中心的积极引导下,各区县社区卫生工作者不畏困难,努力开展激励机制探索。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形成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区卫生局印发海淀区关于进一步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家庭医生式服务考核和奖惩办法,建立卫生主

3、管部门考核机构、机构考核团队、签约家庭评价反馈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机制。对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激励标准为6元/人;对非区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活社区签约激励标准为45元/人,功能社区签约激励标准为9元/人,并且根据机构完成任务情况给予3-10万元的专项奖励。对领导不力、责任不落实的机构领导进行 通报批评或降职,对于表现不好的个人将扣发绩效工资。其次,海淀区卫生局、公共委领导班子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分工的形式,以街镇为单位,将海淀区进行划片,负责责任街道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通过加强责任制管理和对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绩效奖励资金的合理分配,落实奖惩措施,有效调动了机构及个人的积极性,签

4、约率及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海淀、朝阳、大兴、东城、石景山、门头沟、西城、丰台等八个区县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建立了符合本区县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2、不断完善政策,推进社区卫生工作全面发展(1)出台新的社区卫生人员编制标准根据2011年市编办与市卫生局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和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结果,2012年两局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关于修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京编办发20124号)。这一文件对于推进全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扩大社区卫生系统人员队伍,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

5、不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 社区卫生人员薪酬得到全面提高,机构公用经费有所提升根据2010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京人社事发2010191号)精神,各区县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人员绩效工资工作,2012年全市各区县全部完成绩效工资的文件出台和发放工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平均绩效工资为7.4万元/年,西城区最高为8.2万元/年,延庆最低6.7万元/年。此外,已有12个区县社管中心人员工资纳入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管理。我中心今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开展的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

6、构绩效工资实施效果评估课题研究阶段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入人员2752人,调出人员1966人,正式人员调入1393人,调出876人,大部分机构社区卫生人员对绩效工资标准比较满意,人员稳定。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用经费定额的指导意见(京财社20102763号)精神,2012年全市社区卫生公用经费已有12个区县执行了新标准,执行新市标有通州、房山区;执行新区标的有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门头沟、昌平、平谷、密云和延庆10个区县;仍执行原有旧标准的有丰台、大兴、怀柔和顺义4个区县。从执行标准水平看,目前有西城、海淀、顺义、东城、通州

7、、大兴、房山、昌平等八个区县的社区卫生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或等于市财政标准,其他八个区县的社区卫生公用经费标准低于市财政标准。(3) 返聘医学专家管理建立新机制2012年市人大财经委对北京市卫生局进行卫生经费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市卫生局从全局400个项目中抽取两个项目,我中心返聘退休医学专家专项经费管理是其中之一,在代表市卫生局接受市人大财经委费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后。我中心根据几年来积累的返聘医学专家管理经验,结合目前全市社区人员队伍情况,社区居民需求等情况,同市财政局共同研究本市返聘医学专家的管理工作。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返聘退休医务人员管

8、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基层字201222号)。此文件的出台将从四方面促进本市社区返聘医务人员管理工作,一是在返聘人员范围方面得到扩大,二是在服务专业范围得到扩大,三是返聘医务人员的总经费会有所增加,四是市社管中心对于返聘医学专家工作的管理从管经费规范向提高返聘医务人员工作绩效转变。截至2012年11月30日,全市2012年月平均返聘退休专家997名,其中高级月均660名,中级月均337名,2012年返聘专家补助经费累计发放1800万元。3、功能社区试点工作取得效果2011年3月,我市被卫生部列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地区,选定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的8个功能社区试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即中组部、国

9、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北京市政府中环广场办公区)。三个试点区县根据功能社区人群具有相同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医疗保健因素,整合辖区卫生资源,发挥不同卫生机构职能,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办法措施、实施步骤和责任主体,推进试点工作,为功能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在试点功能社区的食堂设立固定宣传栏和定期配送宣传资料,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大讲堂,推广中医八段锦晨练,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实现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试点工作表明,通过实施

10、功能社区人员健康的筛选及评估、继而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实行人群分类、实行目标人群的干预措施、周期性的随访评估,在功能社区开展常见慢性病及高危因素的干预管理,充分发挥团体干预的特点,掌握资源量大,行为后果影响力大,健康受益面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圆满完成三项重点工作1、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完成重点人群签约率70%的目标(1)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内涵2012年2月,市卫生局印发关于推广西城经验深化全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通知文件,以“推广西城经验,探索激励机制,提高重点人群签约率”为主要目标,继续巩固成果,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各区县将推广“西城经验”工作,作为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重

11、中之重,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布置会,加强日常督导,目前,“西城经验”已在3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程度的展开。东城区、石景山区等区县还充分结合自身情况,提出配套举措,真正使“西城经验”在本区县落地生根。(2)以重点人群为核心,提高签约率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为更多的居民尤其针对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多个区县还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将家庭医生式服务与离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为其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得到老年人、慢性病人群的积极参与,重点人群签约数量持续增长。截至11月30日,全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3196个;累计张贴发放“家庭医生式服务联系卡”、“

12、宣传海报”、“致居民一封信”等各类宣传材料380万份,累计签约323万户,677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161万人,四种慢性病患者签约197万人。健康评估214万人次,发放健教材料244万份;告知信息286万份;主动服务177万人次;上门服务25万人次。除生活社区外,全市已有9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国家部委、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06个功能社区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累计签约40万人。2、全面完成国家医改社区慢病管理指标根据2012年国家医改责任分工,我市需完成高血压规范管理103万人,糖尿病规范管理30万人。我中心根据区县人口状况,迅速分解任务至各区县,并要求按季度上报工

13、作进展数据。同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等形式,对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市社管中心定期召开全市社管系统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由各区县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截至2012年11月21日,全市已完成104.04万高血压患者、36.24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超额完成国家医改任务指标。3、全面完成2012年市政府实事之一的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 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被列为2012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发动,统一培训,市区县社管中心通过日常督导,年终考核等手段,确保实事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截至2012年11月25日,全市入选家庭保健员2

14、2225人,培养21928人,考核合格人员数21075人。其中培养中医家庭保健员4644人,合格人数4504人,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目标,圆满完成市政府实事工作。2012年12月5日,北京市政府督查室对家庭保健员实事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组抽选了海淀区中国气象局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现场督查,市政府督察室检查后表示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使家庭保健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与广大居民间的桥梁,在社区的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中发挥重要的协助作用。给居民带来健康的好事,家庭保健员自身经历现身说法,证明了家庭保健员工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希望卫生部门今后持续开展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为社区培养更多的家庭保健员。三、主要问题

15、(一)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还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在全市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推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还是停留在坐堂行医,以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为中心,开展居民健康评估和主动服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推进举步维艰,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激励机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深化、细化。(二)人员不足是阻碍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市人口的增加,居民需求的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模式的推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仍是目前阻碍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2012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人数31042人,在岗在编2121

16、1人,其中医生7849名(注册全科医生2878名),护士4574名,预防保健人员2250名,编制总数29527人,编制到位率72%。若全市各区县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率达到50%后,启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按照目前我市在岗在编人数计算将缺1.3万人。(三)人才缺乏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在全市社区卫生人员总数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卫生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更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目前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高级职称194人,占0.6%,副高1378,占4.5%,中级7200人,占23.2%,返聘退休医学专家年均只有997人,只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人数的3%。如何吸引人才、留住高水平专家是目前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四)信息化迟迟不能到位,制约社区卫生各项工作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的基础和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