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3443589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答案(B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一水的组成 教学例谈 一、 教学背景与定位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二、 教学资源、设备与准备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1:10的硫酸溶液),木材,火柴,烧杯;多媒体辅助设备:水的电解示意动画,电解水实验的指导;学生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的概念及本质差别,并能举例。三、 教学实况1. 提出问题引入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生命活动离不开的物质,它的组成与分子构成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那前辈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知晓的呢?在研究水组成的过程中,水有怎样的变化发生?它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又有哪些帮助?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解决这些问题。2. 解决方法用实验验证(学生猜想相同或不同)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生:化学实验3. 学生分组实验共12个小组,每组3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教师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并演示操作。要求同学们仔细观看,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3、?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少),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多)。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V正极 :V负极 =1:2。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师: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检验一下。(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师: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通电后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板书水通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它与化合反应一样吗?生: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与化合反应(由多变一)不同。师: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由一变多”的特点。反馈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否为分解反应。(1) 工业上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1) 水电解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那么可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两极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V正极 :V负极 =1:2。 (2)

5、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的化学式为H2O 。4. 化学变化实质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请大家讨论一下。生:水在通电时,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师:这位同学说的不错,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师: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气,它们的微粒变

6、化有什么本质不同呢?请大家思考。生:水通电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即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加热时,水分子没变,只有水分子的间隔增大。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微观实质:化学变化中,物质分子会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物理变化微观实质:物理变化中,物质分子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5. 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介绍师:(1)由分子构成的常见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由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金硅等,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6.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都学到了什么?(学生

7、回忆小结)7. 反馈练习及作业四、 教学效果和课后反思评价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得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与提高。不足之处是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科书时目标把握得不够好,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够到位,设计问题不具体,造成学生回答困难。从整个及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新授课,不过通过本课教学,再次提醒教师对教科书的处理要与自己的学生情况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