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442013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 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

2、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要多观摩、多揣摩 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 历史课程论1、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

3、不同 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2、 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全面展示历史发展 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 历史课程设计的模

4、式P30(1) 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2) 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4、 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5、 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 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 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 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5、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6、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7、 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 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 普及型 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阐释课程目标。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

7、方式。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第三章 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 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 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 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4. 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 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学

8、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 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 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1. 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2. 社会发展的需求3. 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4. 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5、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四个要点:一是时限。二是强调学生的主

9、动发展。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6、学习历史基本要求: 1、历史基础知识。2、历史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1. 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2. 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 发展和创新3. 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8、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1. 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2. 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3. 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9、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10、:1. 注意健全人格发展2. 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人。3. 关注人文精神的铸造第四章 历史教材论1、 历史教材的含义P88 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的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两大类型: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2、 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P92 要符合国家立场。编纂收到政府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约束,又必须接受政府 教育部门的审查,因而从内容选材到观点论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者主流社会的立场 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第一 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深入,改变了对整个历史的看 法。第二,更新了一些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第三:考古学研究

11、取得许多重要进展。第四,历史教材论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程度的发展。第一、必须从传统的“教本”向“学本”发展,穿插生动故事,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第二,不宜编入艰难涩懂的知识或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历史教科书编纂第一、内容要难易程度、叙述深度、分量大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要采用学术界成熟的观点和看法。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叙述的史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方法。3、 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P99 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定性原则、工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4、历史教科书的

12、内容选择P112 注意选择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 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 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内容5、 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P116 编排力求生动活泼 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 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6、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 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 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7、如何有效运用教科书P125 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 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充实教学内容 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 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第五章 历史教学论(上)1、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表

13、现P129认识的目标、主体、对象、条件、活动具有特殊性2、 历史教学过程特征P130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3、 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结构)P133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评估反馈4、 教学原则的含义P138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及实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5、 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P140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

14、则 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P147(1) 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2) 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3) 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4)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第六章 历史教学论(下)1、 历史课堂讲授方法P152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 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2、 谈话法的含义P155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3、 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因素P157 是否适于历史的教学特点 是否适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是否适于教学内容的特点 是否适于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