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3441673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文言文比较阅读(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醉翁亭记一、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山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3)既而弥月不雨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太守也。(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二、【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4、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选自欧阳修丰

5、乐亭记)【注释】明年:第二年。顾:向四周看。幸:庆幸。因为本:于是就根据。道:称道。1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4分)(1)林壑尤美( ) (2)山行六七里( )(3)晦明变化者( ) (4)修既治滁之明年( )(5)窈然而深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3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

6、比较大的差异。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结合乙段的具体内容,说说欧阳修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4分)三、【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7、,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注释】修禊(x)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1.解

8、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泉香而酒洌:(2)树林阴翳:(3)少长咸集:(4)茂林修竹: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4、.【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岳阳楼记【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

9、贫无依,再适0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表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健粥不充o,日昃o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再适:改嫁。健 (zhO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昃(z吾):太阳偏西。(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异二者之为( )去之南都入学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微斯人,吾谁与归?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

10、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与朱元思书(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1、。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罗纨(w6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夕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12、:梅花为寒所勒 勒: 山岚设色之妙 设:(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猿则百叫无绝月景尤为清绝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皆在朝日始出D梅花为寒所勒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石潭记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

13、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 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

14、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注】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雉堞(zhdi):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毁坏。榛:丛生的杂树。莽:深 密的荒草。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平挹(y)江濑(l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阒(q):静。(xin ):远。状:描述。丁丁(zhn zhn ):棋子敲击声。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公退:办公归来。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水尤清洌( ) 不可具状( )佁然不动( ) 被鹤氅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6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4文段理解。(4分)(1)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甲文第二段。(2分)(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