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342278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说东北方言中的“拉倒”丁莹 2008213202内容摘要:东北方言中的“拉倒”在词性和词义上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拉倒”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着重从词义和词性上分析了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并阐述了其演变过程。关 键 词:东北方言 拉倒 词性 词义“拉倒”在东北方言中使用极其频繁,在人民的日常交际中经常能听到,它可以表示话题转移、关系破裂和事情结束等多种含义,也能表现出说话人的愤怒、蔑视、怯懦和不在乎等。语境不同,它的词性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不同,其表达的含义和传递的信息也就会不同。从构词法来看, “拉倒”是个补充式的合成词,表示人或物受其他力量影响倒下。 现代汉语词典 1中的解释是:口 算了,作罢。

2、那么,在东北方言“拉倒”又作何解释呢。动一、 “拉倒”的词性辨别“拉倒”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词性是动词,在东北话中仍具有动词词性,只是词义上有细微。如:(1)A 说实在的,干啥玩意都是一辈子,过去的事就拉倒吧!B 说实在的,干啥玩意都是一辈子,过去的事就算了!(2)A 你可拉倒吧你,就你我还不知道。B 你可算了吧,就你我还不知道。(3)A 不行就拉倒呗,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B 不行就算了呗,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上面三个例子中的“拉倒”句和“算了”句都成立,而且表达的含义完全一样,从而说明东北方言中的“拉倒”具有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相同的词性和词义。(4)张楠问媛媛:“你和你对象咋样

3、了?”媛媛不屑地说:“拉倒了。”“咋啦到了前两天不还挺好的吗。因为啥呀?” “拉倒就拉倒了呗,拉倒了我再找一个好的。 ”此句中的三个“拉倒”虽然不能用“算了”或者“作罢”来解释,而是表示某种关系的破裂,但是,其仍然是个动词,只是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拉倒”词义不同而已。(5)A 那家伙,一进门就开骂,好说歹说才算拉倒。B 那家伙,一进门就开骂,好说歹说才算了。C 那家伙,一进门就开骂,好说歹说才算算了。(6)A 你说他们都整成这样了,算不算拉倒了。B 你说他们都整成这样了,算不算算了。(7)A 要是拿不出证据来,血口喷人不能算拉倒!B 要是拿不出证据来,血口喷人不能算了!C 要是拿不出证据来,血

4、口喷人不能算算了!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 年 6 月第 5 版,第 803 页。上面三个例子中 A 句的“拉倒”后面跟“了”表示 “作罢,不计较”的意思。 (5)中.A、B、C 三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意义, “算拉倒”中的“拉倒”和“算算了”中的“算了”可以等同,但是“算拉倒”中的“拉倒”不等同于 B句“算了”中的“了” ,这是因为“算拉倒”和“算算了”中的第一个“算”都是“算做、当做”的意思,而 B 句“算了”的“算”本身就是“作罢、不再计较”的意思。因、此, “拉倒”只能是一个实词,而且是动词,不能是相当于“了”的虚词。 (6)和(7)的例子

5、更是说明了“拉倒”的动词词性。总之, “拉倒”虽然在东北方言中与在普通话中词义不等同,甚至有时看起来疑似虚词,但是仔细推敲仍可明确辨别出其动词词性。二、 “拉倒”的词义分析从词义上看, “拉倒”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对话人双方中的一方否定另一方的言语行为,一类是说话人中的一方自己表达某种完结之意,没有对抗的意思在里面。(一) “拉倒”的否定含义“拉倒”在表示否定意义的时候又可分为两个小的类别。1、否定别人的话语或话语所表达出的某种行为或做法以转移话题。语气相对来说较硬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含有不相信、轻视的含义,但是如果交际的双方都知道所说的事不切实际时就不再有这个意思,只是单纯的阻止别人继

6、续说下去。语气较平缓时,只是单纯的想要转移话题,语体色彩不明显,是个中性词。(8)A:我想去做买卖!B:拉倒吧,就你那两下子还做买卖呢,买卖做你还差不多。意思是说你没有做买卖的天分、没那个能力,强行去做肯定会赔的,还是老老实实的、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吧。这种语境中的语气一般都很硬,有时甚至带有冷笑,表达出对话语所指对象的轻视、贬低。(9)A:真的,一点不白忽,那家伙,五花大绑的!B:拉倒吧,歇里打掌的,谁还不知道你!言外之意你是个特别能夸张的人,很小很小的一件事都能被你说成天大的事,谁也不能相信你的话,你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这里不仅仅是否定你的话语,还暗含了对你这个人的不信任。这种情况下语气都很硬

7、,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想打住话题,告诉你不要继续说下去了。(10)A:我以后要开个自个的公司,从白手起家一下子变成个亿万富翁B:你可拉倒吧你,别在那噶的做白日梦了。言外之意是你也就是想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你就不要继续做梦了。这里的“拉倒”无论是笑着说的还是以强硬的语气说的都无恶意,因为在语境中双方都知道这个事只是想想,根本不会发生。(11)A:你看这闺女长得多俊啊,一双大眼睛水灵的,还能干,上哪找这么好的闺女去啊!B:拉倒吧,那噶的长得俊啊,黑不溜秋的。(12)A:你真厉害,啥事都难不倒你。B:拉倒吧,就这么一件事让你看见了。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拉倒的语气一般都比较平缓, (11)一般是 A

8、 和 B 在谈论第三人 C,当 C 和 B 的关系比较亲密时,B 说“拉倒”就是一种谦虚的用法;当 C 和 B 没什么关系的时候,B 的“拉倒”只是陈述一种事实,并无恶意。(12)中的用法完全是一种谦虚的用法,语气很平缓,表示不愿意对方再说下去了。2、否定别人的话语以达到劝慰、劝解和化解矛盾的目的。“拉倒”在表示这一含义的时候也有两种语气:一是商量的口吻,很和气的劝解;二是语气强硬,甚至是呵斥,以自己的威信来压倒对方,以示对方不要怎样做,借此打到消除矛盾的目的。(13)A:你说这啥玩意吧,哪有这样的玩意啊,这不是孽吗!B:拉倒吧,跟孩子生啥气啊!A 和自己的孩子生气,可能她的孩子做了很过分的事

9、, B 用“拉倒”来劝慰 A 不要生气,言外之意是:孩子嘛,哪有不做错事的,谁让咱是做家长的呢。这种情况下都是一种安慰的口吻,显示出做家长的无奈。(14)A:不行,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这不是骑脖颈上拉屎吗,我今天非得跟她说得说得。 (起身要走)B:拉倒得了,老娘们家家的啥玩意!这种情况下 B 可能是 A 的丈夫或者是一个很有威信的长辈,这时多半是呵斥对方,言外之意是你没有发言权,这件事你不要管,他们自己可以处理好,你这样闹下去会使矛盾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严重。借助威信,以呵斥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15)AB 两个小青年要打起来了,C 是 A 的朋友同时又认识 B 或者与 B 打过交道,A 可

10、能理亏或者明显会吃亏,于是 C 上前对 B 说:“哥们,给个面子,今天这事拉倒得了。 ”A 不愿 C 插手,很不服的样子。 C 对 A 说:“拉倒得了!”第一个“拉倒”是商量别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二个“拉倒”是训斥对方,告诉对方别继续闹下去了。以上可以看出, “拉倒”用于化解矛盾时多半采用商量的口吻,否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在采取训斥的方式时,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首先,你训斥的对象是你很亲密的人,是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晚辈。其次,你在他心中有一定的威信力,很多情况下他都会听你的。最后,不管怎样在公众场合他都会给你面子,最多背后与你吵几句,但是话说开了他就会认同你,不会与你翻脸。(二) “拉倒”

11、表完结“拉倒”所表示的这种完结之意是广义上的完结,包括某种关系的结束,某种行为的终止,某种某种想法的破灭等。1、某种关系的结束“拉倒”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各种不同的关系的结束。如:(16)A:你咋自个在这看着呢?你不是跟张三插伙了吗?B:别说了,早就拉倒了,整的上火吧啦的。 (插伙:合到一起搞营生。 1这里表示合伙关系的结束,虽含有悔恨之意,但并无特殊的语体色彩,只是单纯的陈述事实而已。 )(17)A:你对象呢?挺长时间没看着她了。1 东北方言词典http:/ B:拉倒了。 (恋爱关系结束,无论语气如何都不是指向说语人或者其他什么人,只是用“拉倒了”表明这种关系已经不存在。如果一定要说明为何

12、会有某种语气,这种语气指向谁的话,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己或是对这种关系产生的某种感情,如 B 是不耐烦的语气,则说明 B 厌倦了这种关系;如 B是不高兴的语气,则可能是 B 后悔自己没能把握住这份感情;如 B 是平淡的语气,则可能 B 对这段感情一点都不在乎,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18)A:小两口哪有不闹别扭的,哪能说拉倒就拉倒啊。B:拉倒了再找个好的,三条腿的蛤蟆没有,两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 (婚姻关系结束,前两个“拉倒”是 A 陈述 B 的话,无感情色彩在里面。第三个“拉倒”跟(17)中的“拉倒”是一样的道理,所不同的是此句中的“拉倒”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气话,气消了之后就好了,一般不会真的使这

13、种关系结束。 )“拉倒”在表示关系结束时,通常都是指以上三种关系,而且“拉倒”后面通常都跟有助词“了” 。在表示朋友关系、亲属关系的结束时绝对不能用“拉倒” 。2、目的意图无法实现“拉倒”在某些语境中表示某种目的、意图、愿望想法等的无法实现,而这些愿望、想法等即便不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无损于对方的,或者是与对方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拉倒”在表示这一词义的时候可以分为主观上的“拉倒”和客观上的“拉倒” 。客观上的“拉倒”如:(19)A:你不是去跟老李商量插伙卖瓜的事了吗,咋这么快就回来了呢?B:拉倒了。在 B 看来和老李一起去卖对两家都有利,所以才去找老李,但是老李却不同意,别人问起这件事时,B 说

14、“拉倒了”表明事情由于对方的原因没谈成。(20)A:咋样了?成了没有啊?B:拉倒了。(21)A:咋样了,咋样了,撒冷(读作阴平)说!B:能咋样,拉倒了。这两个例子中的“拉倒”跟(19)中的“拉倒”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所不同的是这两个例子中的话语前提可能是 B 有求于人,或者是所要实现的目的对B 来说很重要而对对方当事人来说是一件很小很小甚至是无所谓的事。这时 B说“拉倒了”含有懊丧的情感。主观上的“拉倒” ,如上面的例(20)和(21) 。当 B 的主观愿望那个并不强烈,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时,去看了一眼觉得不行就没提之前想要做的事,在主观上取消了之前的念头,从而导致最初愿望的无法实现

15、。3、事件、行为、动作等的了结“拉倒”在表示结束意义的时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基本是一样的,用起来也不复杂,而且这种用法在其他方言区也有所使用,只是频率不如东北方言区高。表事情的了结,如:(22)这事别张扬,没人问蔫不登儿的拉倒得了。(23)咱可别惹那豁子,交两个钱也就拉倒了。(24)要是大伙都不干也就拉倒了,他还能把人拉出去枪毙咋地。表行为动作的终止,如:(25)我去跟他说说,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呗,说一下管啥的,也没啥损失。(26)抠不出来拉倒吧,明个再抠!(27)今个这事大伙乐意听就留下听一会,不乐意听就拉倒。(28)A:你不干拉倒,别在那噶的磨叽!B:拉倒就拉倒,能咋地吧!三、东北方言

16、中“拉倒”的来源分析前面分析了“拉倒”在东北话中的词性和词义,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拉倒”在东北话中依然是个动词,但是词义虚化了;二是“拉倒”在东北话中除了表示算了、罢了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话题的转移和某种特定关系的破裂、某种目的意图的无法实现。造成“拉倒”在东北话中的这些特殊意义的原因可以理解为语法化。最初“拉倒”是一个动补短语,表示使某人或某物倒下。如明代小说金瓶梅 (崇祯本)中的句子:“不由分说,教春梅拉倒,打了十下。 ”清代小说七剑十三侠(下) 中“知道不好,急思躲避,哪里来得及,早被捆仙索将他缠住,拉倒在地。 ”后来由“使人倒下”引申出“算了、罢了”的意思。拉倒某人也就是制服了某人,从而使这个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处于的状态,因而可以理解为“停止”的含义,进而发展为“算了”的意思。如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上) 中“褚一官说:拉倒罢,老爷子!你老人家无论叫我干甚么我都去。 ”野叟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