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342248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 3 及其 影响 2 在后世的主要表现。一、孔孟的异同:相同点:() 他们都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即道德人格教育。维护“礼治” ,提倡“德治”,重视“ 人治”。 () 孔子与孟子都推崇“仁 ”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孔子注重道义之乐,孟子主张仁政,其实仁政就是礼治,因为仁是最高之德,所以仁政就是最高的礼德。() 孔子注重道义之乐,自然之乐,而孟子对自然之乐不但赞同,而且主张普及。() 孔子虽重礼、乐,反对人的性情是陶冶的功效,但也不忽视自然和人生关系的重要,与孟子重视利用自然以陶冶性情的功用无区别。 不同点:() 孟子与孔子相比,孟子的新贡献主要在于把伦理范畴与人性善

2、连接在一起。孔子认为人性非全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而孟子认为人性是全善的,教育的作用在于存养和扩充仁、义、礼、智的善端,所以,人人都可以为善,人人都可以为尧舜。() 孔子注重言行,重视感情的陶冶。孟子则认为知言可以辨别理性的得失,常将知言对举,特别注意意志的锻炼。() 孔子强调仁礼,是个人修身的必须,而他也最乐意春田宴乐。孟子强调的仁是王道,爱民,是一种实现称霸野心道路的治国方式。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成一种仁政的学说,由仁爱之心,发展为统治者、最高的领导要关爱自己的百姓,要施仁政,儒家的思想又向前迈进一步。() 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这与孔子的人生

3、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孟子则不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孔子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孟子则不同,。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 ,他倒赞同教化“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二、老庄的异同:相同点:1. “ 道” 为世界万物最后根源和具有

4、超验性质的观念。2. 庄子是继承了老子的衣钵,并做出了自己的发展。因此,庄子与老子的最大的相同之处便在于此了。3. 社会批判的立场和返归自然的社会理想。 老庄的对当时社会的态度比较一致,即老子与庄子同样都对当时的社会采取批判的态度,对社会充满了怀疑与不满,对时局的无常,对于百姓的疾苦,都是切身体验的,因此对当时社会制度必然是充满忿恨之情。这一批判的锋芒,主要是指向两个对象: 一是当时的统治者,一是为当时统治者推崇、采用的儒家思想。 摘自老庄异同论崔大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不同点:1. 老庄思想的不同之处从目的上来说,一个重心在如何治世,一个重心在避世。2. 从哲学上来说,庄子与老子最大的不同是从

5、齐物论开始的,老子没有齐万物,齐是非的思想,这是庄子对老子思想的最根本的改变。3. .老子的“道” 与庄子的“ 道 ”差别: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说庄子的道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老子的道则更近于唯物主义,差别也就是在此了。不过,庄子的道未尝没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最大的差别实在是庄子的道与我为一,人的主体也成道的一分子,这是自然主义的思想,而在老子的思想里,道更多地表现为规律性的东西,而人在道之外。4. .老子站在人的立场上看“道”,人要顺道而行,是“ 守道 ”。而庄子站在“ 道”的立场上,站在“道”的立场上看,则万物莫不相同,从而变成了相对主义了。5. 在老子的哲学里,主体与客体是比较分明的,而庄

6、子的哲学里,主体与客体就没有分别了。因此老子讲守道,而庄子讲得道。庄子也讲守道,而老子却不讲得道。6. 老庄在人生观方面的不同。 老子的人生观是谨慎处虚,不妄做为。因为老子的道更近于柔弱的一面,所谓“柔弱胜刚强”,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十六章 ) ,这种静的段向实在是老子的主张,动虽然也是道之动,但是动最终还是要返的,即返回道的本真状态,只有静才能常保不变,只有卑下才能才保不变,所以老子的人生观,是谨慎处虚,不妄做为。 庄子的人生观是坚决出世的,他最想往的人生状态就是得道真人的状态,绝对自由,水火不侵, “庄子主张“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秋水 )

7、,在世俗中游戏,虽然形不自由,但心却自由。这是庄子的人生观。 三、儒家与道家的异同:(1) 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 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 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 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2) 人性论比较。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强调后天道德教化,认为无礼乐法度之修饰,人性不能臻于完美,道家人性论有老庄人性恬谈朴素论,描康人性清高自适论,如庄子所说;“彼至正者,不失其性

8、命之情”(骈拇)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3) 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 道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4) 思维方法比较。儒家的思维比较肋近现实人生,哲学的思考不离人伦

9、日用;道家的思维弘通开阔,调想于天地之先、六合之外,探究于生死之际、是非之上,思辨性极强。所以儒学的社会道德学发达,道家的自然宇宙学发达换一种方式说,儒家长于实学,迢家长于虚学。 (5) 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儒家的治国有为是指:导之以镕,齐之以礼,和之以乐,辅之以法,任之以贤,使之以惠。道家不然,其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毫无所为,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最后要达到皆有所为的目的,无为的要求只是;一不违背事物自然本性而强行妄为二不违背公众意愿利益而膨胀私欲,三不违背和谐宁静生活而滋彰礼法。按照儒家的主张,就要表形明君贤相忠臣孝子,以为天下式,按照道家的主张,

10、只须守静以待,因顺自然,息事宁人。 在后世的影响和表现。四、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影响和表现儒学是人类文化性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培养人们特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礼仪文明习性,它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良性互动中发挥过沟通、融合的重要作用,它也会在当代世界文明对话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1. “仁”的教育。孔子讲 “仁”,主张为人要庄重、宽厚、讲诚信、勤快。中共中央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强调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可见,孔子的“仁”有许多可取的地方。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 “仁 ”被视为最高的道德,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爱人”、 “忠恕”、 “孝悌”三方面。 () “爱人”是“仁”的教育的核心。孔

11、子“爱人” 的教育思想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的,但他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号召教师关爱学生,从而表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显示了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人民性。() “忠恕”是“仁”的教育的一贯之道。我们今天强调 “以德治国”就是要用德去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孔子的“忠恕 ”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 “孝悌”为“ 仁”的教育的根本。 “孝悌”宣扬了“忠君”思想,维护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封建等级制度,起了增强父权、族权、君权的作用。但孔子“孝悌”的道德观也有一些可取的合理内核:子女对父母不仅有养老的责任,还要做到和气恭敬,提倡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今社会所应继承发扬的,是精

12、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 的要求。2. “礼 ”的教育。孔子把 “礼”看作维护封建社会制度安定的重要手段。但他在“礼”的形式中,又灌注了“仁”的精神,从而使“礼”虽然主观上是维护封建等级制,但也有科学的一面。如“礼”包含人们在交往中要讲礼貌的意思,要有自我修养,要求人们从自我做起,有了错误,要自觉地进行道德检查和训练,必要时也要坐下来内省、学习一番。3. “义 ”的教育。 “义”的核心是 “适宜”。孔子教育君子为人处事应时刻以“义”为尺度,以“适宜” 来衡量。从政治角度看, “义” 强调折衷调和,对维护旧事物有保守的作用,束缚了人们的进取心;但从道德角度看,它指出了人与人相处的一

13、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妥协、谅解、友好、和睦也是人与人友好相处的一种方式。 孔孟思想在当时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和时代潮流,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有其合理的因素。摘自试论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胡林道家思想的影响:1. 哲学影响。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道”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存在而存在的“道”只能被体悟而无法感知。 伦理学上庄子人生哲学的齐物论和逍遥观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在中西方都有人以庄子人生哲学处世。2. 政治影响。道家在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道家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三国魏晋以后,道家逐渐转变成道教,在政治上再没有任何作为。3. 艺术影响。老子、庄子本身从未谈过关于艺术的问题,也没有表述过艺术是否具有价值的观点。老子、庄子对于后代艺术的影响在于他们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尤其以庄子的人生哲学为甚) 。道家思想主要通过魏晋玄学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五卷.新原道,1986, (11):16-17. 2张立文.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下册).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594. 3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