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

上传人:我****5 文档编号:173316261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资源*精品文档*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选择题1一位身体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大约是()A3sB27sC60sD180s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哈欠3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A日晷B沙漏C电子手表D铯原子钟4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A168mmB168cmC168mD168km5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一些估测。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水杯的高度为1mB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1cmC小轿车长为2cmD物

2、理课本的厚度为1dm6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2.34cm,2.36cm,2.83cm,2.35cm,2.37cm。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A2.355cmB2.36cmC2.35cmD2.45cm7小明正确操作,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8.11cm、8.11cm、8.13cm、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A8.11cmB8.12cmC8.13cmD8.14cm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9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10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

3、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A3.81cmB3.68cmC3.80cmD3.8cm11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B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C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D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12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13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课本的

4、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1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二填空题15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16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中学生脉搏一般是1min跳动70次左右;故中学生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约为26s,27s与此相差不大,故B符合实际。故选:B。2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3秒。B、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

5、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D、人打一个打哈欠,大约需要47秒。通过比较:B最接近一秒,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ABC、古时计时工具能粗略的记时,如:“日晷”、“沙漏”等,电子手表是日常生活中的记时工具,不是很准确,故ABC不符合题意;D、导航卫星的“心脏”是星载原子钟,采用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能准确的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测时,故D符合题意。故选:D。4解: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8cm1680mm1.68m0.00168km左右。故选:B。5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水杯的

6、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cm0.2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大拇指宽度在1cm1.3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一般小轿车的长度接近5m,故C不符合实际;D、物理课本的厚度约1cm0.1d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6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2.83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83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2.36cm。故选:B。7解:物体得长度为:L8.12cm。故选:B。8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B、铅笔没有水平靠近刻度线,故B错误;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

7、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故选:C。9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C。10解: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错误;C、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80cm,

8、故C正确;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80cm,数据没有估读,故D错误;故选:C。11解:AD、错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D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错误,不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故C错误。故选:B。12解:A、为了保证测量的正确性、避免损坏测量工具,使用测量工具之前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B、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故

9、B正确。C、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不可能消除,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误差不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故C错误。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D正确。故选:C。13解:ABD、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BD不符合题意。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是误差,这是由

10、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14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B、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5解:由图可知,小表盘指针指示的是分钟,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位于3.5min4min之间;大表盘指针指示的是秒,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7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48.7s228.7s。故答案为:228.7。16解:由图可知:在

11、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故答案为:200。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使用Wor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打印,使用方便。8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