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322267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还包括高中选修二的国土整治部分。一般情况下,高二阶段在学完高中选修一册后,就要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不在中招考试范围内,且初三已不再开设地理课程,有些学校甚至在初中阶段不开地理课。导致学生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上出现许多问题,许多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读图判图能力急待加强;再加上高二阶段区域地理复习时间很短。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既将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落实到位,又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搭建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并能熟悉众多必须掌握的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问

2、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区域发展策略,这是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都要认真对待的难题。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探讨区域地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高考以综合能力考察为主,而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提供了背景材料,它有机的联系了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体现了高考考察能力的主旨。因此,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是高考制胜的关键。在今年的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初高中知识整合,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从学科结构来看,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其中

3、有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与高一必修地理的内容相关或重复,重复内容在高中地理有所深化。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地图、陆地地形、地形的变化、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世界的自然资源”等知识点;中国地理中的“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建议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时注重与高中有关知识的衔接,既要做好对初中知识稳扎稳打,又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做好准备。从区域地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讲述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

4、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部分主要是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比较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因此,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搭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尤其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例如:东亚从地理位置入手,最大的大洋与最大的大陆交界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季风气候显著;由这里地处板块交界处的地理位置说明这里多火山地震,多山地高原;由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点认识该地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等等。从教学方法上看,世界地理中的“十三个大区和八个国家”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四大分

5、区、主要工农业区和重要省份”的复习,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区域,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主讲自己小组负责区域的相关内容,其他同学予以补充。通过不断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这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精髓。“初中区域地理搭台,高中原理规律唱戏”。这是近几年文综地理考试题的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在整个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也一直贯穿着这一主导思想。二、区域定位为先导,搞好基础复习。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各类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1、绝对定位(经纬线定位)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

6、的重点,经纬线成为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让学生以填绘地理空白图的形式来搞好区域定位的复习。例如,让学生在空白图上填绘主要的经纬线,并在填绘的过程中着重记忆主要经纬线穿过或经过其附近的地理事物。我们主要复习了如下几条重要经线和纬线:(1)主要经线: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经过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 0东侧) 、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30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 30东侧) 、莫斯科(30东侧) 、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 、南非高原(东侧

7、)等。60E:穿过亚洲西部。主要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90E:穿过亚洲中部。主要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120E: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 、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 、上海(东侧) 、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150E: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180经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

8、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等。30W:穿过大西洋中部。60W: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 、加勒比海(东部) 、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等。90W:穿过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等。120W:穿过北美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等。150W: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2)主要纬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

9、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北极圈: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等。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 。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以上 12 条等距的经线、5 条特殊的纬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经纬网络,搞好这些经纬线的复习,可以基本上使学生对地理事物有一个粗略的定位。同样,在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中也可以首先采取绝对定位的方式对中国区域地理中的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城市、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等以填绘图的方式进行掌握。2、相对定位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地理事物

10、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他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例如,我国东部地区从北回归线到黑龙江省的漠河,纬度跨越多度,这是就应该用相对定位进行地理定位,比如从北向南我国的一些城市的排列等。再如北回归线、北极圈、东经 90 度、东经 120 度区域内,有哪些地理事物,也可以用相对定位的方法来确定。3、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通过以上复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

11、而且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二、 区域特征分析,重在比较区域差异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我把我们的复习方法概括为“定桩、扯线、结网”六个字:(1)定桩。即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以期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该区域知识的牢固记忆节点。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

12、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2)扯线。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多条知识“链条”。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

13、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又比如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3)结网。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 链条”的基础上,点线相连,线线交织,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比较。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 ;北纬 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的比较;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的比较;南北纬 30-40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及其特

14、征的比较;非洲气候(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与南美洲气候(湿、热)差异性的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成因的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四、区域问题研究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不同区域存在着相同或不同的区域问题,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场退化和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等。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区域发展问题

15、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掌握,同时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区域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也将此内容作为平时教学的重点。五、填空图,地理知识落实图中,提高学生图文转换能力高二学生复习地理,其最大的弱项就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后,可发给学生相关的填空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尽量转换成图的形式。对于图文转换的练习,既要求学生把国家的名称、河流、矿区、城市、铁路等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落实到填空图上,更要落实大量形成理论和空间运动知识于图中。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可以及

16、时巩固、训练学生的空间分布知识和用图、填图、绘图、图文互换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利用填空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六、巧记忆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名多,而外国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讲又不好记忆。尤其是那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地名,又极容易混淆位置。这种情况下的记忆方法是:位置上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养成自上而下(自北向南)的读图习惯,每次看到这里都要采取相同的顺序,如中亚五国中与我国为邻的有三个,其中哈萨克斯坦在最北面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比较容易记住,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它两个哪个在北侧哪个在南侧就不容易记。如果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再与另外两个中亚国家乌孜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结合起来就更好记了:四个国家在位置上分作东西两列,自北向南都是四个字的在北,三个字的在南,带有吉字的与我国为邻。将这个记忆方法提示给学生,经验证,效果显著,学生反映良好。还有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锡尔河和阿姆河, 旧金山和洛杉矶,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悉尼和堪培拉,地中海中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都要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