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3209549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博三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水北调中线温博段标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1.目的1.1通过试验确定凸块振动碾压实效果;1.2通过试验为渠堤填筑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合理的碾压技术参数(铺土厚度、碾压遍数);验证选用压实机械可靠性,取土、卸料、平整、碾压等施工方法,以指导全线施工。2.试验依据2.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DL/T5129-2001;2.2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2.3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2.4相关设计文件及图纸。3. 土料填筑设计指标渠堤填筑设计指标为压实度不小于0.98(度地震区压实度不小于1.00)。4.试验用料4.1试验用料为25+20025+300的开挖土料。4.2试验用料的室内

2、试验,成果见下表: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g/cm3)液限塑限塑性指数15.11.7423.0%14.0%9.0按SL-237-1999方法进行击实试验,采用标准击实仪轻型击实法,单位体积击实功能为592.2KJ/m3,试样制备采用干法。室内击实试验确定出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施工提供控制依据,土料场勘探天然含水率(19.7%27.8%),含水率明显大于最优含水率,不能直接用于填筑,选择就地晾晒至最优含水率附近时开始填筑碾压。5碾压试验的机械组合及碾压机械的技术指标5.1机械组合见下表机械名称单位数量用途1m3挖掘机台1开挖土料装载机辆1转运土料推土机台1推平碾压场地及铺土后推平

3、土料18t自行式振动平碾台1碾压试验场地基础22t自行式振动凸块碾台1碾压填筑土料5.2自行式凸块振动碾主要性能指标型号自重振轮尺寸直径宽度(mm)振动频率(HZ)激振力(KN)振幅(mm)额定功率(KW)SR22MP22.8t1.7522.14028-32395/2301.53/0.751366.场地布置及要求场地长宽(2524)m,为确保试验场地基础的平整和坚实,在规划的场地范围内对原基础清表30后,用自行式振动平碾碾压6遍,经取样检测压实度大于0.95,在其上铺土厚2030cm找平,用自行式振动平碾静压两遍,振压6遍后,测量填土不再下沉,取样检测压实度均大于0.98,场地可用于碾压试验。

4、在压实、找平的基础上,按碾压试验场地平面布置图(见图1)的要求,用白灰线放出试验场地。7.碾压试验7.1碾压试验的工艺流程如下图N测松铺厚度19T汽车运输,进占法卸料挖掘机立面取土120HP推土机平料静压2遍振压6、8、10遍测振压后的沉降量环刀法取样检测压实度YYYYYYY 7.2试验方法7.2.1在压实、找平的基础上,按碾压试验场地平面布置图(见图1)的要求,用白灰线放出试验场地。测量人员在试验场地内取样点上测量高程,并将不同碾压遍数的取样断面引出试验场地以外进行标识。7.2.2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本次试验机械松铺厚度选择35cm、45cm、55cm三个不同铺土厚度。7.2.3人工配合推土机

5、按三个不同的铺土厚度(35cm、45cm、55cm)平土,检测人员用测扦测松铺厚度,测量人员在取样点上测量高程。7.2.4自行式振动凸块碾全场静压2遍,以达到稳压的目的。再以低速档在平行于铺料方向上,前进后退法在设定的区域内分别振压6、8、10遍后,退出试验场地。7.2.5在不同振压遍数的取样点上,测量人员测高程,试验人员用环刀法检测干密度。8.试验成果内容及分析8.1试验成果8.1.1碾压试验测量记录见附表1;压实度检测成果汇总表见附表2。8.1.2碾压遍数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见附图1;碾压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见附图2;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曲线见附图3。8.2成果分析8.2.1从附表1、附

6、图1可以看出,铺料厚度相同时,沉降量随碾压遍数的增加而增大,在碾压遍数相同时,沉降量随铺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8.2.2从附表2、附图2、附图3可以看出,平均压实度随碾压遍数的增加而增大,随铺土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符合一般填筑材料的工程特性。8.2.3从附表2可见机械松铺厚度为35cm时,静压2遍振压6遍,平均干密度为1.70g/cm3,(该土料的击实试验结果为:最优含水率15.1%,最大干密度1.74g/cm3)压实度为0.98,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机械松铺厚度为35cm时,静压2遍振压8遍后,平均干密度为1.74g/cm3,压实度为1.00,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机械松铺厚度为35cm时,静压2

7、遍振压10遍后,平均干密度为1.77g/cm3,压实度为1.02,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机械松铺厚度为45cm时,静压2遍振压6遍后,平均干密度为1.68g/cm3,压实度为0.97,不能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机械松铺厚度为45cm时,静压2遍振压8遍后,平均干密度为1.72g/cm3,压实度为0.99,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机械松铺厚度为45cm时,静压2遍振压10遍后,平均干密度为1.74g/cm3,压实度为1.00,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机械松铺厚度为55cm时,静压2遍振压6、8、10遍后压实度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8.2.4本次试验所用土料的含水率在15.5%17.6%之间,土料最优含水率为1

8、5.1%,碾压过程中土料可塑性好,未出现弹簧土。9.结论9.1机械松铺土料厚度为45cm,凸块振动碾静压2遍后振压8遍,土料压实度可满足压实度不小于0.98的要求;机械松铺土料厚度为35cm,凸块振动碾静压2遍后振压8遍,土料压实度可满足压实度不小于1.00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铺土厚度。9.2填筑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其上、下限偏离最优含水率应不超过-2%+3%。本标段开挖土料天然含水率普遍大于最优含水率,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开挖方式,并应采取各种方式使土料含水率在要求范围内。9.3 综合分析试验结果,选择最优施工碾压技术参数见表8.1: 施工碾压技术参数 表8.1设计压实度土

9、料含水率(%)机械松铺厚度(cm)碾压遍数机械使用技术参数振动频率行驶速度0.9812.618.045静压2遍后振压8遍30Hz低速档1.0013.516.535静压2遍后振压8遍30Hz低速档9.4碾压时振动碾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2km/h。9.5填筑施工过程中为保护层面土应采用进占法上土。碾压方法,平行于渠轴线前进后退法碾压,前进一趟算一遍,再原位退回算两遍,错车搭接以1020为宜。每两遍的搭接处要错位,严禁漏压和过压。10.注意事项10.1行车速度一定要按确定的碾压参数严格控制,振动碾有一个压力和压力波的传递过程,如果行车速度过快,使压力和压力波传递很浅,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了碾

10、压效果。10.2随时检查碾压机具的性能(如频率、振幅),同时要不断提高平整、碾压机械司机的操作水平,避免碾压混乱造成漏压、过压现象。10.3填筑时,边坡部位超填要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削坡后边坡压实度能满足设计标准。10.4由于自行式振动碾吨位偏大,应将填筑土料的含水率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10.5在回填下一层土料之前,如果局部因含水量过大出现弹簧土或剪切破坏深度在5cm以上时,应对破坏区域进行处理,并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回填。附件:附表1:碾压试验测量记录;附表2:压实度检测成果汇总表:附图1:碾压遍数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附图2:碾压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附图3: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曲线。

11、附表1 碾压试验测量记录 碾压遍数点号铺料前高程(m)铺料后高程(m)碾压后高程(m)铺土厚度(m)压实厚度(m)沉降量(m)备注6遍35-6-1109.034 109.373 109.311 0.339 0.277 0.062 35cm35-6-2109.034 109.380 109.314 0.346 0.280 0.066 35-6-3109.036 109.387 109.319 0.351 0.283 0.068 35-6-4109.056 109.399 109.340 0.343 0.284 0.059 45-6-1109.050 109.506 109.428 0.456 0

12、.378 0.078 45cm45-6-2109.055 109.506 109.430 0.451 0.375 0.076 45-6-3109.066 109.508 109.426 0.442 0.360 0.082 45-6-4109.073 109.531 109.450 0.458 0.377 0.081 55-6-1109.065 109.603 109.519 0.538 0.454 0.084 55cm55-6-2109.082 109.631 109.542 0.549 0.460 0.089 55-6-3109.084 109.626 109.536 0.542 0.452

13、 0.090 55-6-4109.065 109.615 109.530 0.550 0.465 0.085 8遍35-8-1109.135 109.491 109.420 0.356 0.285 0.071 35cm35-8-2109.110 109.461 109.388 0.351 0.278 0.073 35-8-3109.095 109.457 109.387 0.362 0.292 0.070 35-8-4109.059 109.404 109.335 0.345 0.276 0.069 45-8-1109.020 109.453 109.367 0.433 0.347 0.086 45cm45-8-2109.038 109.495 109.413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