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总结潘萍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3195932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培训总结潘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培训总结潘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培训总结潘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培训总结潘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培训总结潘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总结潘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总结潘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台职业学院骨干校项目建设教师培训总结姓 名潘萍系 部德育部培训地点烟台职业学院培训时间2011年 7 月 14 日 16 日对应的项目建设任务(二级或三级)培训总结参加宁波基地的培训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况总结 根据学院统一安排,我于2011年7.14-16 日参加2011年7.14-16,参加宁波基地的培训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现将有关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培训内容1.“基于本职工作的高职院校发展实践经验探讨”主题报告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报告3. “职业教育课程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造与课程设计”中心报告4. 交流与探讨如何进行高职课程改革二、培

2、训过程7月14日16日,我院邀请了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宁波基地培训团队,为全体教师进行了职教教学能力培训。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慧波教授、全国知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为主一行8人的培训团队,为全体教师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精彩的培训报告。有关院领导及62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是在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关键阶段组织的活动,副院长温金祥主持了培训会。培训分三个层面展开。 14日上午由张慧波副院长做了“基于本职工作的高职院校发展实践经验探讨”主题报告,通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阐述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充分运用区位优势,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环境,准确办学定位,创新发展思路,提升教师的教

3、书育人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15日下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何明友副教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报告,阐述了高职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谁来培养、用什么标准检验”等核心问题,并介绍了宁职院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实施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格局,以及实施教学改革、参加企业调研及教师观念转变和教学能力测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14日下午,15日上午两个半天的时间,戴士弘教授做了“职业教育课程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造与课程设计”中心报告。报告从传统课程评价指标的弊端及怎样改造传统课程入手,详细讲解了重构课程设计的必要性,课程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

4、要点及常见的问题,以及职业导向能力本位项目课程的设计特点。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单元设计的要点,提出了对教师执教的建议,对学校整体教改方案的建议,以及对全体教师进行职教能力培训和执教能力培训的必要性。16日由4名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分别以电子信息类、机电类、管理类和基础课类的具体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教学单元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并与我院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通过三天的学习,广大教师普遍认为受益匪浅,转变了观念,开阔了思路,同时也感到了压力。教务处处长徐森林代表学院对培训团队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给予高度的评价,这是近几年来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最全面、最

5、有效的培训。他要求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按照本次培训要求,从今年暑假开始,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测评。三、培训体会三天里聆听了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家的精彩讲座,接触到了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受益匪浅,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积淀。同时认清了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下是参加这次培训班的体会:第一、创新的前提是解放思想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坚持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

6、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向全国推广;学院与海天集团合作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案例成为教育部“2006年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十大经典案例”中唯一的高职院校案例。在张慧波博士基于本职工作的高职院校发展实践经验探讨的讲座中,让我认识到宁职院“解放思想、提升内涵、培育特色、强化服务”的发展思路是学院长足发展的基础;而学院“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更是被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体系专家和光明日报誉为“中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北仑模式”

7、也称“三三模式”或“三位合一”即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在创业中找准定位,在创新中形成特色。目前在高校生源锐减,高校都在探索改革的的严峻形势下,这次讲座让我深刻清醒地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在激烈竞争的高校发展中长久立足就必须改革发展,而想要改革与发展首先就要解放思想、提升内涵、要有特色的进行培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质量要符合岗位的真正需求。而教师要准确定位要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对“教学观”要有新认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关注人才的培养,还要有人才培养的整体架构思想;不仅要关

8、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要关注育人-要经常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堂以外的东西-要关注专业和产业的关系及发展。第二、领略名师风采、探索职教改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顾问、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主任戴士弘教授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人之一,现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顾问、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主任,是我国高职教育战线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在职教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国内多所高职院校聘为教学改革顾问。戴教授的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的专题让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戴教授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9、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从“现代职教基本理念”、“怎样改造传统课程教学”、“项目课程一体化设计”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戴教授从“什么是一堂好课”入手,引出课程教学设计三原则,即突出课程能力的目标、能力要以项目任务来训练、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他说,高职学生的目标不应当首先是传授知识,而应把能力放在首位。能力只能是靠训练获得提高,载体就是项目和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就是培养能力。戴教授还指出,书面作业不是能力训练,不是项目任务。能力不是讲、看、听出来的,而是动手动脑练出来的。他引用大量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解了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整体

10、设计要求。以建筑防雷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戴教授指出教学要多用情景引入、案例引入、问题引入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项目和任务,并且不断提新任务、新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动手操作中培养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六个原则、两个渗透。六个原则为:一是课程内容必须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二是突出能力目标;三是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四是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五是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六是课程整体的知识、理论、实践必须要一体化。两个渗透为:把外语、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中;把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中。戴教授还语重深长地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如要

11、教课不要讲书,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要能力不要单纯理论,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他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效果一定要好。教学效果不允许落后,坚持落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社会、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戴教授的讲座,贴近职业学校学生情况,运用创新的思路,方法有效可行,让我感觉收获良多、受益匪浅。第三、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这次培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戴教授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检验一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课堂的效果。其实很多时候,对我们这些从学校到学校的老师们来说,我们往往从自身所受的教育和所受教育的方式,来实施我们的教育活动。例如,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老师授课的重点是传授知

12、识。结果形成的局面就是如何管理情绪、如何战胜自我、如何与人交往与沟通从理论上学生都懂,但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做起来就比较难。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教师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我们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就是:要切实地学习理解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自己的思想意识,方法手段以及能力知识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更新,学习与实践,力求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我坚信:我们教师只要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学习,就能不断推进我院素质教育的发展.以上是本次培训情况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德育部 潘萍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日对项目建设的设想课程不能从概念

13、出发,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老师要努力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所谓互动,不是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从而形成抽象概念。例如,以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我们心理课教学的又一挑战。我认为必须加大小组合作讨论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项任务,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

14、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还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业务负责人意见签字:年 月 日备注:1、培训总结栏内容不少于3000字;篇幅不够可加页; 2、培训结束2周内交教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