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3140351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 500万年以前,人类和黑猩猩还是一家,人类经过基因代谢(即获得新基因,抛弃旧基因)而与黑猩猩区分开。关于基因代谢的说法,不符合生物进化事实的是()A基因代谢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人类的基因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类快C500万年来黑猩猩没有发生基因代谢D人类基因组中,脑基因组的基因代谢速率最快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不能判断出人类基因的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动物快。答案B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新物

2、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的;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解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

3、内容的继承。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答案C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解析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物种形成多数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往往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差较大,从而在性状上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

4、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A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是患者,所以人群中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故不能得出B结论,因为有女性携带者,所以B错误;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所以C错误。答案D6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

5、后B、b的基因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加 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 D基本不变解析设B基因的频率为p,b基因的频率为q,则pq1,Bb的基因型频率是2pq,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p不断降低,q不断升高,而2pq则先增加后降低,且pq0.50时2pq最大。答案C7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

6、群都在进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C项错误。答案C8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60%60%36%,Aa:48%,A的基因频率:16%48%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

7、体百分比:16%48%1/428%,aa:36%48%1/448%;Aa:1/248%24%,A的基因频率:28%1/224%40%。答案C9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依曲线图可知, 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

8、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答案C10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某基因出现的频率增加,则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A、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两曲线相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并不能得到Aa的杂合子比例越来越高的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11下列

9、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B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导致生物发生变异并与之相互适应解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不一定都经过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

10、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细菌中的抗药性个体本来就存在,青霉素只是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变,所以选项A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一块某种甲虫成灾的菜地,先后使用了两种杀虫剂,该甲虫相对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曲线回升是通过_之间的_来实现的。(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以上现象: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甲虫起了_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

1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是_(定向或不定向)的。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_重新适应环境。(3)如果不使用杀虫剂,在保证该菜地收益的同时降低甲虫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_。解析(1)使用杀虫剂后,甲虫与杀虫剂之间存在生存斗争,曲线下降说明大部分无抗药性的甲虫死亡,曲线上升表示存活下来的具抗药性的甲虫繁衍。(2)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的选择作用,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对甲虫具有定向选择作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虫在第六年时适应杀虫剂1的环

12、境,在使用了新的杀虫剂2以后,甲虫抗药性增强的变异作为有利变异再次被选择并积累,最终存活下来的甲虫表现出对杀虫剂2环境的适应。(3)不使用杀虫剂,要降低甲虫对菜地的危害,可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答案(1)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2)选择定向自然选择有利变异(3)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14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

13、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原来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10%(20%)20%,d70%(20%)80%

14、;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4%(32%)20%,d80%;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选择和隔离15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