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3140133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2012山东)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1.B2.B【解析】本题组考查对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判读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与1982年相比,2009年014岁少儿比重下降,15

2、60岁劳动人口比重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说明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人口平均年龄高于1982年;图示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比2009年高,但因题目没有提供两个年份的人口总数,因而不能比较两个年份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多少。第2题,据上题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的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示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

3、,完成35题。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82.41.42.91.71.23.83.20.61.31.00.33.下列排序,能正确反映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是()A B C D4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A BC D5影响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国家政策 自然环境社会福利 文化观念A BC D【答案】3.D4.A5.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原始型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小于

4、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原始型进入传统型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从传统型进入现代型是从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开始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开始下降,但发达国家主要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出生率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控制人口的政策等导致出生率下降。下表为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表示人口减少,“”表示人口增加)。据此完成68题。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增减幅度全省常住人口(万人)5986.05950.135.9全省户籍人口(万人)6245.36862.0616.76.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提高

5、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C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D老龄化进程加快7由表中数据判断,目前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8目前该省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A性别比失调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素质下降 D城乡人口融合【答案】6.C7.D8.B【解析】第6题,由表可知,该省的户籍人口增加,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值;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流动速度加快造成的。选C。第7题,由616.7(6862.0616.7)109.87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9.87,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选D。第8题,由表中数据信息可推知,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6、,全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人口性别比、人口素质和城乡人口融合问题在表中未体现出来,故无法判断。选B。读“我国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911题。9图中人口最稠密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10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及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东侧大于西侧气温B东侧大于西侧降水C东侧小于西侧地形D东侧小于西侧河流11M省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生态移民约有280万人(其中南部地区240万人、北部地区约40万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B通过移民可以

7、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C移民后移出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增大D迁出区的环境承载力低【答案】9.A10.B11.C【解析】第9题,图中人口最稠密地区分布在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上,该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第10题,虚线东侧人口密度大于虚线西侧。黑河腾冲线以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导致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密度较小。第11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状况,人口移出并不会直接导致移出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二、综合题12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人口、城市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状况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和城市化率城

8、镇人口城市化率2000年188万44%2010年360万62.1%(1)描述2008年以来,安徽省承接的服装加工业来源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服装加工工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城市化的影响。(2)分析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综合分析改革开放后安徽省人口迁移的原因。【答案】(1)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安徽省以东、以南的沿海省份。转移的原因:安徽省与沿海省份相比,土地、劳动力、原材料、水、能源等供给充足,市场广阔,对外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沿海省份需进行产业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影响:能够促进城市人口增加,加速城市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就业问题等。(2)问题:人

9、口老龄化。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等。(3)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等条件好。【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2008年以来,安徽省承接的服装加工业来源于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即安徽省以东、以南的沿海省份。产业转移的原因应从土地、劳动力、原料、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1可知,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因素是老龄化。第(3)题,影响安徽省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可从经济发展程度、就业、教育等方面分析。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0、一见下图。材料二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占世界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材料三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1982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为111.3,2000年为116.9,到2007年高达120.22,居世界首位。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和_问题。 (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正常与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 (3)性别比失衡会引发哪些问题?为平衡性别比,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人口老

11、龄化性别比失衡(2)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高速增长、对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3)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导致一系列的人口、社会和家庭问题,还会影响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措施: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生育观念;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 【解析】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一个国家老年人口过多会出现劳动力不足、国防力量不足、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多、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出生性别比的合理值域为102107,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男女出生比例失调。这不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欢迎共享你的资料到http:/ 好资料将在传播中实现他的价值博学地理网是地理老师教研,资料分享的好网站,欢迎上传地理资源到http:/ 下载2021年3月最新地理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