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140077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 B金文C小篆 D草书【考点】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汉字字体(金文)【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

2、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郡县制)【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

3、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C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解析】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

4、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人口南迁推动了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倒置了,故D项错误。【答案】C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

5、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答案】D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明朝中后期抑商观念的削弱【解析】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故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

6、,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6 表1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印尼851251泰国1485马来西亚17216合计1062552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人口的海外迁移【解析】材料反映出1719世纪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

7、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故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答案】A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改革科举制)【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

8、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A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清末发式的变化【解析】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

9、“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

10、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战时期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解析】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1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

11、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考点】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B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

12、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考点】赫鲁晓夫改革苏共二十大召开【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错;1959年越南战争爆发,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错;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进行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对;朝鲜战争停战受到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

13、影响,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错。【答案】C12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出境游【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水平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不能推断出

14、公务出境人数的减少,故C项错误;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D项错误。【答案】B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4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考点】罗马法公民法【解析】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