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173077085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 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明确现实中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了解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3、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了解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的应用。能熟练的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重点难点:重点: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对运动图像的分析和处理考点解析:一、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_的直线运动。特点是:(1)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2)速度的大小是定值,与路程、时间_关。(3)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2、2、 变速直线运动:_的直线运动。特点是:(1)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3、速度的公式: 变形式:_,_.计算时可采用两种单位:常用单位:km、h或m、s。 金典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小B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其速度越大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运动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2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BC做由慢到快的变速直线运动。测得它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s,BC两点相距4m。此物体在从A点到C

3、点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定()A大于8m/sB等于8m/sC小于8m/sD无法判断3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4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下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st)图像的是()ABCD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vs/t,s越大,或者t越小,v越大 Bs越大,所需的t越短Cv的大小与s、t无关 D以上说法都正确6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

4、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7、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8、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9、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它在第4s内的速度()A2.5m/sB20m/sC5m/sD8m/s10、最新发

5、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 6000 步,宋老师喜 欢环绕龙谭公园人工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 6000 步,路程约为 4km. 据此估计一个 健康放入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 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6km/h,65cmB1.5km/h,1. 2cmC6km/h,20cmD15km/h,0.6cm拓展提升:11、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12、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A5km/hB50km

6、/hC100km/hD150km/h1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象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C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D5s7s内,小车运动了6m13、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

7、4、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A5m/sB4.8m/sC5.8m/sD无法确定15、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B乙C丙D丁1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 ,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94B49C11D231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8、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当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甲的s-t图A一定为图线aB一定为图线b C可能为图线a D可能为图线c核心素养1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他们都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速度;经过8s,甲、乙之间的距离是_m。20、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

9、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1)由图看出小球B_运动,它的速度_;(2)求出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_;(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_(选填“变大”或“变小”),判断的依据是_。2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_,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_。(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_(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的误差。(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B小车从A点由静止

10、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4)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_。(5)若选用的刻度尺是用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的金属材料做成,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速度的结果将_(选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2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又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24、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

11、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2)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1、 C 2、C 3、 B 4、 5、 C 6、 C 7、D 8、 D 9、 A 10、 A 11、 B 12、B 13、D 14、B 15、B 16、 B 17、 A 18、 D 19、 匀速 大于 0.8 20、匀速直线 0.8 1.3 变大 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变大。 21、 秒表 较小 时间 C v3v1v2 偏大 22、714 1190 23 、约为 15.6 m/s 约453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