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3031766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论文)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提要】探究式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置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五性”。【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问题设计 “五性” 开放性 挑战性 层次性 生成性 趣味性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

2、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社会实际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置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核心是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一方面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是通过探究思考来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探

3、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也就无须探究;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思考.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以此为教学切入口,围绕教学目标,始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和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就是设计一个(或一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那么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问题呢?本人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五性”:一开放性问题有了开放性,才有探究性、讨论性。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解决渠道多元化,可以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不管答案是否唯一的,还是丰富多彩的,总有无数

4、个解决它的办法,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才会有话可讲,讨论才会顺利的进行下去。问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问题来源开放:可源于教师,可源于教材,也可源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开放,可以由学生独立解决,也可以提交小组讨论,还可以由教师“出山”帮助解决。问题的答案开放,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者集体交流的问题,答案大多不是唯一的,师生可以就各种各样的观点进行交流甚至争论,并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意见持保留态度。个案1:探究规律这是某年某月的日历: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5、28293031教科书上问题:“方框中的 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这只需要要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结论,问题缺乏开放性,毫无探究意义。如将问题设计成:一:上面是某月的日历,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深色方框中的数,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不改变方框的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还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吗?二:你能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出这九个数。三:你能用含有字母a的代数式来验证刚才你所发现的规律吗?这样问题的设计,开放性强,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然后进行辩论,让他们“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二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还能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乐

6、趣,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问题太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思维受到抑制,自然无话可说;问题太浅,又会使学生兴味索然,思维产生不了波澜。恰当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个案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你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吗?”这样的提问,只能让学生不知所措。问题设计为:我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前面学过的几何知识里,与180有关的结论有哪些?(平角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何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成平角或两直线间的同旁内角?你有几种方法?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还让学生感觉解决问题并不困难,从而积极参与,

7、接受问题的挑战。三层次性教学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和提高,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要求。因此,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课堂问题,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般来说,设计课堂问题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使基础知识的内化和熟化,这类问题常用于课堂小结阶段和新课开始的复习阶段,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这类问题常用于课堂教学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环节中。第三层

8、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为以后的创造奠定基础;这类问题主要用于优秀学生的课后思考,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方法、研究兴趣、创造能力、幻想能力。个案3:制作一个五角星问题设计成三个层次:1 你能把五角星剪下来吗?2 你能用很少的刀数把五角星剪下来吗?3 你能用一刀把五角星剪下来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生成性不管是源于哪个渠道的问题,都不应把解决它作为终极的目标,而应在解决前

9、一个问题的同时又生成了新的问题。即使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的结束语也不应是“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而应该是“大家可以继续思考这一问题”。只有不断生成新问题的课堂,才会有“绕梁三日”的效果。个案4:多边性内角和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与形状有关吗?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是多少?由此你能猜想任意凸四边形内角和吗?动脑筋、想办法,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问题2: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的和填写下表:多边形的边数3456n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3:三、四、五、六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猜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问题4:你能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吗?你能设计一个内

10、角和是2008度的多边形图案吗?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通过探究思考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以畅通,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启迪,需要得以满足,从而在不断的进步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成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五趣味性问题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让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自身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自

11、主探究,写出报告或完成作品,最后交流评比。个案测量树的高度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考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

12、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一定会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教育部2 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数学课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邱新网上下文献)4 广西师范大学汤服成教授的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研究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