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1年1月13日在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包 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第一时间成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常态管控,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全市未发生集聚性疫情、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强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和入境人员管理,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等1.4万余名奔赴抗疫一线,转运各类人员5600余人,实施各类医学观察8万余人,开展核酸检测近19.5万人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科学组织复工复产,出台”惠企25条”等扶持政策,减免租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9亿元,累计提供各类专项信贷112.5亿元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组织25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累计保供市场口罩1300余万只,接收各界捐款捐物达8512万元,展现非常时期的江阴担当 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7亿元,我市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八连冠”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6%,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我市荣获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四连冠”新增上市企业3家,已上市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102.8亿元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有序推进,盘活存量土地7123亩大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增总部企业8家,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7%加快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绿地香港绿珠文华商业、星河科创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红豆集团万花城综合体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增长8.7%组织”暨阳”品牌五大节庆活动,发放3000万元电子消费券,拉动消费超8000万元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303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62亿元实现”三资”投农5.5亿元,农业园区化率达52%,生猪出栏数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璜土智慧葡萄园”获批国家产业强镇示范项目,顾山红豆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项目招引和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全年引进超50亿元项目2个,预计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智建美住移动建筑、嘉盛液化天然气等项目顺利开工,中芯长电、远景动力智能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预计达40%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5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7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正式投运新增高层次人才539人、高技能人才6012人深入推进开发开放,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92亿美元,新增外贸”破零”企业219家,预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5.26亿美元江阴港口岸获批药品进口口岸,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获批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徐霞客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标准化省级试点项目通过验收,”社会联动救助”获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主城南部片区、锡澄S1线站点及周边、北大街及周边等区域城市设计盐泰锡常宜铁路、第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有序实施,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顺利推进,锡澄S1线、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等工程开工建设大桥南路、长山大道一期等快速化改造工程启动建设,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蟠龙山公园、八字桥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锡澄运河定波枢纽完成主体工程,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黄田港公园建成投运北门国乐岛建设有序推进,南门商业街区忠义街南段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拆迁278万平方米、清点清障项目62个,建成安置房53.7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市清除户外违规广告18.2万平方米,拆除违建27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961个、农村供水户表改造2105户,基本完成41个自然村1898户农房建设试点任务,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5个 五、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华西钢厂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完成建设,江阴热电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694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77.9%,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
扎实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大力实施11项专项整治,完成无锡下达的15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88.9%264项江河”两违三乱”问题整改到位,”三无”船舶和长江过驳区整治全面结束,长江流域江阴段退捕工作如期完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一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期)项目建成投运 六、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制定”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企业主体”四张责任清单,实现监管对象和监管责任全覆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一年小灶”整治隐患5.1万余项,停产整顿企业210家、关闭取缔189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深化体制机制建设,编制公共安全总体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安委办实体化运作和部门、属地安全生产内设机构全覆盖深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货物装载源头信息化监管平台建成投用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江阴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成为全省第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应急协同发展重点项目 七、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就业岗位6.5万个,扶持自主创业4713人社保扩面新增4.8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等稳步提高,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60%以上。
稳步发展教育事业,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阴外国语学校一期、礼延实验学校、辅延幼儿园等建成投用,华姿中专校获评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市中医院易地新建、泰富临港医院等项目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医疗集团建成双向转诊中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600余场,新增体育公园4个、健身步道23公里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网格+N”联动融合机制,璜土村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基本完成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第五次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深化平安江阴建设,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诈骗、非法金融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 过去一年,我中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三转一提”主题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173件人大代表建议、33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全年12345热线、市长信箱办理群众和企业诉求36万余件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全覆盖,全年发布各类政务信息2.4万条。
持续压降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运行支出压减2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同时,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侨务、档案史志、审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少年、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对口支援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2020年全市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是江阴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发展的五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五年来,我中坚定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超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引进超50亿元项目9个市场主体由11.7万户增加到26.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较”十二五”末增长31.7%上市公司由35家增加到53家,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近500亿元各类”500强”企业比”十二五”末增加17家、累计达50家双良集团、法尔胜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阳光集团获中国质量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实现信贷投放超1300亿元有效化解金融、政府性债务风险,经济运行质态持续向好 五年来,我中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转型升级取得实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95%提高到3.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较”十二五”末增长85.7%、累计达6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十二五”末增长78.6%,累计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88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个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引育国家级人才51人,柔性合作国际顶尖人才达66人,建成诺奖得主研究院7家 五年来,我中坚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实施全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赋予镇街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61项,徐霞客镇”1+4”基层治理模式等改革经验在无锡、全省复制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19.5%,累计减税降费超280亿元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48.1亿美元,年均进出口、出口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长5%和11%,江阴综保区获批并正式封关运营。
累计实现对外投资33.7亿美元,稳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三大开放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占比接近4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3%,限上单位零售额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我中坚定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强化规划引领,编制锡澄协同发展区、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等专项规划,完成镇村布局、无锡(江阴)港等规划修编1310工程”全面推进,滨江等重点片区形态初现城市快速路网体系逐步构建,锡沙线、新锡澄路等锡澄一体化项目有序实施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配套,新建污水主管网240公里,累计完成城乡防汛应急工程143个、城区老旧小区改造41个开展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高分创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田连片整治1.2万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358个,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55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37座,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100% 五年来,我中坚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信访交办问题整改推动临港开发区两个化工集中区整合提升,取消高新区化工集中区定位,关停”散乱污”企业3750家、”三高两低”企业250家、化工生产企业157家。
淘汰燃煤锅炉816台,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机组34台,改造治理工业窑炉90台,压减非公用电厂燃煤175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13个和44.5个百分点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