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2940834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题训练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题训练(一)32(5分)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该固体的成分。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然后小红做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_。(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_。(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3(8分)氢氧化

2、钠与酸、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和小晴两位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二氧化碳反应,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NaOH溶液酚酞试液盐酸过量_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A B小军选用NaOH和Ca(OH)2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上边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的溶液是_。该实验目的是_。【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

3、。请你分析:(1) 小军的第一个实验的缺陷是_,应改为_。(2) 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计方案是:分别量取40 mLNaOH和Ca(OH)2溶液放入A、B中,_,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35.(3分)现有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共30 g,将它放入100 g 14.6%的盐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向此酸性溶液中再逐滴加入50 g10%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综合题训练

4、(二)32.(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中试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 ,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然后_,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33.(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

5、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查阅资料】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Na2CO3+ CaCl2CaCO3+2 NaCl【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2)粉末成分是_的混合物(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设计实施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

6、.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固体完全溶解,_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_将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Na2O2NaOHNa2CO3成分(填“有”或“没有”)质量(g)【反思与评价】(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2)有同学提出把第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35.(3分)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碳酸钙和氯化钙的粉末

7、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16.6g水,使氯化钙完全溶解。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盐酸,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入稀盐酸质量至图中A点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2)当滴入稀盐酸质量至图中B点时,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上述粉末状混合物至刚刚无气泡产生,求此时烧杯中钙元素质量。 综合题训练(三)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验证二氧化碳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_ (以“打开

8、”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2)验证水蒸气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33(8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进行实验】从瓶

9、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分析】(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实验反思】(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35(3分)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

10、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 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加入稀盐酸次数12345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72.291.9111.6131.3152.1请计算:(1)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综合题训练(四)32. (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实验1 实验2 实验3【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

11、,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Z&xx&k.Com【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33.(7分)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

12、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查阅资料】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Na2CO3 + CaCl2 CaCO3 + 2NaCl【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设计方案】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是否成立为验证另两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