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d****e 文档编号:172872786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目 录1 总则31.1 编制目的31.2 编制依据31.3 系统现状31.3.1 XX主城排水系统31.3.2 流量过载溢流41.4 适用范围51.5 工作原则51.6 事故分级51.6.1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61.6.2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61.6.3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61.6.4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主城排水系统事故:72 组织体系及职责72.1 市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72.2 区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82.3 现场指挥机构83 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83.1 风险管理和预

2、防83.2 预警93.2.1预警监测93.2.2 预警分级93.2.3预警信息发布93.2.4预警行动103.2.5预警调整和解除113.3 信息报告113.3.1报送程序113.3.2 报告内容123.3.3 信息通报124 应急响应124.1 响应分级124.2 响应措施134.2.1先期处置134.2.2 处置措施134.3 响应终止145 后期处置145.1 善后处置145.2 事故调查145.3 总结评估146 应急保障156.1 队伍保障156.2 物资和装备保障156.3 通信保障156.4 交通保障156.5 技术保障166.6 资金保障167 宣传培训和演练168 附则168

3、.1 预案管理168.2 预案解释178.3 预案实施17201 总则1.1 编制目的预防和处置主城排水系统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安全稳定。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安全生产条例XX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城两江截流排水设施安全管理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1.3 系统现状1.3.1 XX主城排水系统XX主城排水系统特指

4、沿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设置的A、B、C、D四条截流干管和长江过江管线、二级接入管线、唐家沱污水处理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渝中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整个主城排水系统由唐家沱系统、鸡冠石系统两个独立的运行系统组成。其中A、B、C、D四条截流干管和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渝中污水处理厂由市排水公司负责管理,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由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1)唐家沱系统:由A截流干管及其配套W1、W2、W4、W5干管和唐家沱三期配套管网、65条二级管线、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组成,截流忠恕沱、唐家桥、溉澜溪、肖家河、唐家沱等5个污水流域的污水。唐家沱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40万立方米/日。(

5、2)鸡冠石系统:由B、C、D三条截流干管(含C、D截流干管延长线)和长江过江管线、157条二级管线、渝中污水处理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组成,截流杨公桥、土湾、化龙桥、牛角沱、大溪沟、洪崖洞、桃花溪、龙凤溪、储奇门、哑巴洞、海棠溪和鸡冠石等12个污水流域的污水。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渝中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分别为80万立方米/日、60万立方米/日。1.3.2 流量过载溢流每年汛期,在主城排水系统截流水量大幅增加,导致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严重影响主城排水系统安全的情况下,一般采取流量过载溢流应对措施。(1)唐家沱系统:当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出水瞬时负荷超过设计负荷(4

6、.63立方米/秒)的30%时,A截流干管通过江北区黑石子溢流口溢流。(2)鸡冠石系统:当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出水瞬时负荷超过设计负荷(9.26 立方米/秒)的30%时,经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后自动溢流;同时B、C截流干管通过渝中区太平门、黄花园大桥、洪崖洞、长滨路滨江公园等溢流口溢流;D截流干管通过南岸区五桂石溢流口溢流。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的应对工作。主城排水系统事故是指因地质灾害、船舶撞击、建设活动影响,严重淤塞或人为原因造成排水管网破损、渗漏、断裂、爆炸等事故,或污水处理厂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尾水超标排放等事故,造成取水中断、环境污

7、染、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我市其他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排水系统事故可参照本预案执行。1.5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1.6 事故分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1.6.1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1)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造成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2)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一次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1.6.2 凡符合下列情

8、形之一的,为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1)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造成区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或造成跨省(区、市)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2)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一次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1.6.3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1)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造成超过10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直排江面但未造成区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或造成影响主城以外区县的突发环境事件的;(2)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

9、)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1.6.4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主城排水系统事故:(1)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造成超过5万立方米/日、低于10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直排江面,但未造成区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2)因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3)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上述有关数量表述中,“超过”“以上”含本数,“低于”“以下”不含本数。2 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市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在市政府应急委统一领

10、导下,在市政府应急办统筹协调下,在市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的基础上,成立XX市重大、特别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市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由市政府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统一领导和组织重大、特别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市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援、医学救援、秩序维护、舆论引导、后勤保障、善后工作、事故调查等工作组(职责见附件)。2.2 区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一般、较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由事发地区政府成立组织指挥机构牵头应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跨区的一般、较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由市政府指定1个区政府或市级部门牵头应对。2.3

11、现场指挥机构发生一般、较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时,事发地区政府根据需要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医学救援、秩序维护、舆论引导、后勤保障、善后工作、事故调查等各项工作。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时,市指挥部即为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3 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风险管理和预防有关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主城排水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督促有关单位每季度开展1次主城排水系统风险隐患排查和形势分析,建立风险隐患基础台账、风险隐患分布图和重大以上风险隐患明细,登记录入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主城排水系统维护单位要

12、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巡查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落实必要的监测监控措施和设施,确保主城排水系统安全。3.2 预警3.2.1预警监测城市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主城排水系统运行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日常检查、维护管理和运行监测,综合分析评估监测结果,及时提出预警建议。气象、环保、水利、安监、地震、国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依法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将监测到的可能引发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的有关信息通报同级城市管理部门。3.2.2 预警分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主城排水系统事故时,分别发布红色、橙色

13、、黄色、蓝色预警信息。3.2.3预警信息发布(1)发布权限。红色、橙色预警信息由市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和单位发布;黄色、蓝色预警信息由有关区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和单位发布。(2)发布内容。预警信息内容应当包括预警区域、险情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咨询电话等。(3)发布途径。预警信息应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电子屏幕等途径及时向公众发布。广播、电视、报社、网站和电信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信息。3.2.4预警行动预警信息发布后,有关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

14、)及时研判。组织有关部门、机构、专家对可能引发主城排水系统事故的风险及时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2)防范应对。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区域,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影响的人员,利用各种渠道告知公众避险信息,防止事态扩大。(3)应急准备。通知应急处置队伍和专业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装备,做好应急保障。(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3.2.5预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发布后,发布单位应当加强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及时掌握事件发展态势和排险进展。已发布的预警有升级可能时

15、,由有权限的发布单位重新发布预警信息,并宣布预警级别调整;已发布的预警有降级可能时,由原发布单位宣布预警级别调整。确定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危险已经解除时,发布单位应当及时宣布解除预警,终止相关预警措施。3.3 信息报告3.3.1报送程序主城排水系统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属地区政府及其城市管理部门报告。有关单位和个人可通过“110”“119”报警电话报告,或“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69”环保投诉举报热线报告,或通过“12345”市长公开电话向市政府报告。事发地的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并报告区政府和市城管委。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主城排水系统事故时,事发地区政府和市城管委要采取一切措施掌握情况,力争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市政府。市政府应急办按有关规定时限及时报告国务院总值班室。对首报要素不齐全或事故衍生出新情况、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