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72861499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年新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新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新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大学生寒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以衡阳县发展为例 Social practice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urvey Report ( Case Study of Hengy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负责人: 何明 学号: XXXXX 联系电话: XXXXX 年级专业及班级: 2010 级工商管理( 2 )班 指导老师姓名: 贾敏 湖南?长沙 2011年2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2、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以衡阳县经济发展为例 项目负责人:何明 指导老师:贾敏 (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 “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并概况 了中央以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展成果,主要从经济,医疗,教 育等多方面对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果的集中分析展示。 关键词 :新农村;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发展成果 一、前言 2011年7月 1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社会

3、走过的 90 年光辉历程, 我们欣喜的看到,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成立之初只有八人 的小组织发展到如今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执政党。 这 9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 中国人民冲破重重困难,在夺取革命斗争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 一个的胜利,让我们见证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农业经济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斐然。近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 大对农村的改造建设,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宏图,在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 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中国经 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十一五”

4、提出 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主力。本文主要从湖南省衡阳县以及周边乡镇的发展成果入手,具体展示中央在 “十一五”规范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汹涌浪潮中,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令世界叹为观止。 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呈现的却是“高位一平缓”型 的周期性波动的经济特点,“高位一平缓”的经济特点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的不合理 性,这方面的不合理性主要是指在产业结构布局分配的不合理,我们都知道,一个 国家的产业构成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各产业的在整个经济

5、的比重变 化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 大好形势,据官方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2009年,我国国 富饶的新农村 江阴华西村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 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近7%成为世界第 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得 到极大提高。19782009年, 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 133.6元增加到5153元,实现 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

6、史性跨 越,同时教育,科学,卫生等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社会焕 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 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 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 : 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 扩大到3.33 : 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 元。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同时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 差距也较大。城市拥有约70%勺卫生资源,而

7、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勺卫生资源,农 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同样,在农村,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 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 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 健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2。同样,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学中 富饶的新农村 江阴华西村 有一个“木桶原理”,讲得是一个木桶的容积量是由最短的那段木板所决定的,因 而,这个“木桶原理”实验给我们启示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要看 到各方面发展较高的那部分城镇地区,同时也要注意各方面发展较低的那部分农村 地区,因为

8、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科学水平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 就会制约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在发展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地区 间发展的不平衡,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其他产业时,我国正式迈进“工业反哺农 业”的新阶段,中央正式将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提出却因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而无法 施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重新提上议案,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前,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 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 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 临的崭新课题,这也

9、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5年10月,中国 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在中央通过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同时,新世纪以来,中央从2004年开始 连续八年将“三农”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如表: 文件 年份 文件名全称 2004 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 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 年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 年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

10、008 年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 年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 年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一号文件,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央在强调了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的确,建设具有 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是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当前共同的任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 过一五规划纲要建议(2005年-2010年)之后,我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 过深化对农村的各项改革,保障了农业增产、农民

11、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现就本人实地观察,走访,以问答的形式在衡阳县以及周边乡镇的发展成果进行的 具体实践调查,进行了如下文字,数据总结。 三、转变中求发展的湘南小城 衡阳县位于湘中偏南,湘江中游,辖区有 26个乡镇, 893 个村,总人口达 113 万, 其中农业人口达 103 万,属于湘中地区的农业大县。 过去的衡阳县经济支柱主要 来自于非农业的投入产出,靠招商引资发展或者直接是走“大搞工业”的道路,使 得农业的发展一直缓慢发展甚至停滞。 走访调查发现,在衡阳县 900多个村,近 88.6 万亩的耕地面积中,

12、有一部分村庄的农田正慢慢的处于荒废的境地,原因在于大量 青壮年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村中的只有老人,孩子,以及少量的妇女,这样 的结构组成,照成就是“有田无人耕”的局面。大量的良田和耕田被人为的放弃, 荒废,任由杂草丛生。据村中的老人介绍说,如今种田仅仅只能勉强糊口过日子, 大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都希望到外面去打工,闯荡一番。农村的经济发展 缓慢,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生活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缺乏, 医疗,教育严重跟不上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严重障碍的原因。在2005年 10月,中 央在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下,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由诸多农 业发展,农村问题研究

13、专家的意见汇编而成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首先提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建设奠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在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进程。 2005 年,衡阳县县委,县政府在对中央“十一五”报告的解读中,正确的意识 到这是一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在按照中长期发展战 略部署,把握时代特征,立足于衡阳县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在衡阳 县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中通过了一部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 衡阳县国民经济

14、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衡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衡阳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 衡阳县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它成为是政府战略意图的主要体现,也是政府履 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3 。其中,在衡阳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 为重中之重。并以阶梯发展的模式,详细的列举出在未来五年中对规划建设的具体 实施方案。在衡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引言中这样写 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按照生产

15、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农 村全面繁荣。”在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中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 地、合作组织和服务体系等的四个关键环节,为规划的建设直接的指明了道路,同 时还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都 做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4 。全县各级政府机关,在研读衡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过程中,把握衡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 的中心思想, 将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思想精髓融入“十 一五”规划工作中,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解放经济发展的瓶颈,将深入农村经 济改革,农村政治生活改革,农村文化生活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全面落实党中 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同时,以工业,城镇支持农业,农村的具体措施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坚决完成对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性举 措。 四、奋斗中的热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