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284096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一百二十年祭》(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午一百二十年祭文张 飙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 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120 年前,中日两国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 马关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日本凭借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迅速扩张军事实力,一跃跻身世界列强。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没落,日本崛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4 年 8 月 1 日,是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宣战 120 年的日子。120 年后的今天,写下本文,权当捧一杯酒、捧一杯泪,祭奠当年为国捐躯的忠魂,

2、祭奠当年被残杀的冤魂,祭奠当年所有为中国奋斗过的人们。祭奠仇恨,是为仇恨不再新生。祭奠历史,是为历史不再重演。祭奠国耻,是为不再蒙受耻辱。祭奠失败,是为不再被人击败。一、国耻民辱祭120 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场战争。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这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战争的过程、失败的原因等等,已有无数专家学者们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本文不再赘述。兵法云, “胜败乃兵家常事” 。中国历史上,也多次遭遇侵略,胜败常有。为什么甲午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是这样刻骨铭心的耻辱?因为,败得实在不合规律,败得实在不合常识,败得实在出人意料;更因为失败带来的巨大

3、后果!耻之一:大败于小。1894 年的中国,国土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约 130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而日本的国土面积约近 38 万平方公里,仅仅是中国的 30 分之一。在当时世界的认知上,中国依然是一个大国。现在能够查到的文献中,日、俄、法等国当时称大清为“如此大邦” 。而且,中国当时仍有自己的(至少在名义上)藩属国,如朝鲜、越南、琉球等。当时的周边,也只有中日这一大一小两国还保持着内政的独立性。战前,大清对日本充满鄙视。中国士大夫普遍以“天朝”自居,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已螳臂当车,以中国

4、临之,直如摧枯拉朽”!然而, “天朝”败了!耻之二:多败于少。当时的人口:大清约 43610 万人,日本约 6700 万人。当时的军队,大清约 100 万人,日本约 24 万人。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63 万多人,是日本的 3 倍。两国投入海军的经费:日本政府从 1868 年到 1894 年 26 年间每年投入海军经费合计白银 230 万两,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经费投入的 60%。到 1893 年,日本拥有军舰 55 艘,排水量 6.1 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但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有资料显示,当时日本军舰的总排水量相当于大清的七成。而且,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日本舰

5、队。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是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在甲午海战后,西方军事技术人员对定远和镇远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这种类型的设计是成功的,并且铁甲舰的设计成为了其后的主导。然而, “天朝”败了!耻之三:强败于弱。据史料记载,1870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2,仅次于英国,是世界第二。直到甲午开战的第二年 1895 年,经济总量才被美国超过。当时中国的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日本高得多。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日本的工业资本、银行资本、年进口额、年出口额和年财政收入都低于中国。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强于日本。

6、然而, “天朝”败了!耻之四:师败于生。曾经,日本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几乎对中国的一切都处处模仿。无论是社会、文化、文字、礼教乃至生活习惯。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全世界有目共睹。怎能设想,这样一个亦步亦趋的学生,敢和先生开战?然而, “天朝”败了!耻之大成: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极为惨痛的一次宰割,是近代所有不平等条约中最恶毒的一个。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 3 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只能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向英法德俄借高利贷,中国经济陷于崩溃。台湾被日本割占,导致帝国主义国家掀起掠夺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外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

7、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从此,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落后了不止 100年。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的是:大厦将倾,国家将亡!一家愁苦一家乐。日本收获了他们自己在战前都没有想到会这样丰盛的胜利甜果。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加上价值 1 亿两白银的战利品,相当于日本当时 7 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欢欣鼓舞,外相陆奥宗光兴高采烈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本国全部收入只有 8 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 3 亿 5 千万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甲午战争后,

8、日本凭借从中国勒索的这笔巨大的赔款完成了军事现代化,一跃跻身世界列强,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同时也为其在上世纪 30 年代大举侵华创造了条件。民辱:被打败国家的人民是屈辱悲惨的,特别是如果被日本这样的国家打败,人民会十倍的屈辱悲惨。当时中国人民的境遇,在这里只举两例:震惊世界的“旅顺惨案”国人人人知道“南京大屠杀” 。但是有许多人不知道,早在1894 年 11 月,还发生过“旅顺大屠杀” 。1894 年 11 月 18 日,日军进攻旅顺,三天后旅顺陷落。接着,日军就在旅顺城内进行了 4 天 3 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屠杀中国同胞一万八千余人,只有埋尸的 36 人幸免于难。这里只引用大屠

9、杀的目睹者英国人艾伦的一小段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云林大屠杀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含钓鱼岛,今天的争端起始于 120 年前) ,从 1895 年到 1945 年,台湾人民饱受日本人的欺凌侮辱。日本在台湾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这里只

10、说一件事,就是云林大屠杀。为了镇压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1896 年 6 月 20 日至 23 日,日军第二旅团集结重兵进攻云林,焚毁村社,屠杀人民,妇女幼儿也在残杀之列。民房被烧 4925 户,被残杀人数已无法统计确切,各种记载在 6000 人至三万人之间。对于云林大屠杀,当时在台湾的洋人就曾投书报纸。 香港日报7 月 14 日报道:“日本人正采取歼灭所有台湾人的策略台湾人的收获破坏、家园烧毁,祖先坟墓挖掘、妇女遭凌辱,愤怒到极点” 。8 月 25 日泰晤士报:“日本士兵暴戾侮慢之程度令人咋舌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老幼妇女皆不能免野蛮且苛酷之东方新强国。 ”8 月 22 日苏格兰人报:“日本之政略

11、,似乎在于将全岛居民都赶出去。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日本法西斯军人的传统的、一直在传承着的凶狠残忍恶毒。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国家,就无法保护自己的主权,更无力保证人民不受悲惨的屈辱。二、将士忠魂祭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奋勇冲锋陷阵、为国慷慨捐躯的猛士。在这一场大败仗中,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勇敢战斗,奋不顾身,3 万多中华儿男为国捐躯。每一个抗击外来侵略而牺牲的烈士,都不应该被遗忘。将士们在以身殉国时的壮言和壮举,光照千秋。邓世昌:“致远”号巡洋舰舰长。千秋壮言:“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1894 年 9 月 17 日,日本舰队突然袭

12、击中国舰队,史称黄海“大东沟海战”的甲午海战打响。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致远号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日舰官兵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13、!”邓的爱犬游到邓世昌身旁,用嘴衔邓的胳膊相救,邓世昌毅然按犬首入水,和自己一同沉没于波涛之中。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致远官兵除 7 人生还,全舰 250 余人壮烈殉国。生碎倭敌胆,死称大海雄。至今思致远,满舰尽豪英!左宝贵:总兵、记名提督,平壤战役指挥者之一。千秋壮言:“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血战疆场,壮烈牺牲的第一位清朝高级将领。1894 年 7 月 25 日夜,日本陆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进攻,战争爆发。清政府急调集左宝贵率军入驻平壤。左宝贵到达平壤后,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但主帅叶志超怯弱无能,企图弃

14、城逃跑。左宝贵誓与平壤共存亡,慷慨陈词说:“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9 月 15 日清晨,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左宝贵率部防守城北牡丹台、玄武门一线。日军 7000 多人分几路强攻牡丹台,左宝贵抱定必死的决心,指挥部下奋力反击。他穿上黄马褂及顶戴,立于城头,亲自督战。部下劝他脱下黄马褂和顶戴,以免引起敌人注意。左宝贵坚定地回答:“我穿朝服,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已经决心战死在这里。难道还怕敌人看见吗?”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敌人。部下见主帅临危不惧,均奋力搏战, 拼死抗敌,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战斗从黎明打到午后,持续了十几个钟头。这时,日军调来野炮轰击玄武门城楼。一颗炮弹在左宝贵身边爆炸。左宝贵

15、壮烈牺牲。林履中:“扬威”号巡洋舰舰长。千秋壮举:登台一望,奋然蹈海。 “大东沟海战”中,扬威舰处于右翼阵脚最外侧。扬威是北洋水师中舰龄较老,作战和防卫能力较弱的老舰,海战中和超勇舰一起,遭到日本吉野等四舰的猛攻。扬威中弹起火,正在此时,济远舰竟然转舵逃跑,逃跑中又撞到扬威的舵叶,扬威航行速度更慢,敌弹射入机舱,舱内弹炸火起。危急时刻,林履中亲率千总三副曾宗巩等发炮攻敌不止。但扬威首尾各炮已不能转动,舰身渐沉于海。林履中登台一望,奋然蹈海。大副郑文超和二副郑景清同时落水。当时,左一鱼雷艇驶至,投长绳相援,林履中拒绝救援,沉波殉国。黄建勋:“超勇”号巡洋舰舰长。千秋壮举:推而不就,随波而没。“大

16、东沟海战”中,日本海军以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 “扬威”“超勇”两艘弱舰。在黄建勋指挥下,超勇全舰官兵誓死作战,但舰龄十余年的老舰,敌不过日本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刹那间超勇全舰被黑烟笼罩,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黄建勋推而不就,随波而没。翁守瑜:“超勇”号巡洋舰大副。千秋壮言:“全船既没,吾何生为?”“超勇”中弹引起火灾,翁守瑜协助黄建勋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救火,一面抗敌。在烈焰升腾,船体严重右倾的危急关头,仍发炮攻击敌舰不止,表现了与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久,日本舰队本队 6 艘军舰又至,合力聚攻。超勇火发船毁,黄建勋蹈海殉国。翁守瑜竭力调遣施救,但已无可挽回,船将沉没,翁守瑜也准备投水。左右来救援相劝,翁守瑜说:“全船既没,吾何生为?”挣脱左右,一跃而逝。 林永升:“经远”号巡洋舰舰长。千秋壮言:“尽去船舱木梯,将龙旗悬于桅头” 。战争爆发前,林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