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84033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古典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分值也越来大。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语文学科分数的提高,古典诗词鉴赏的权重还将日益显现。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择的诗歌题材,主要以赠别怀人类、羁旅思乡类为多,偶尔涉及边塞征战类、咏史抒怀类的诗歌。从表达技巧上看,主要是选择那些极具特色的写景状物类诗歌。从表达的主旨来看,主要选择那些忧国忧民、人生感悟、思乡怀人等特点突出的诗歌。但是,为了真正发挥高考的选拔性作用,未来的选材完全可能选择一些比较浅显的哲理诗。这不仅是因为哲理类诗歌睿智地洞照了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更主要的是

2、这样的“道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未来社会科学发展所必备的大智慧,而且这类诗同样不乏精巧的表达技巧。哲理诗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地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者是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所以,这类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一向为人们所传诵称引。高度关注这类诗,尤其是对此类诗进行专题性复习,一定有助于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泛 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这首

3、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 分)(2)请联系实际,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 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偶 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春草”“梧叶”这两个意象的作用。(5 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6 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咏 玉韦应物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1)前人评价韦应物“立性高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 分)4阅读下

4、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1)“地平江阔气清温”再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6 分)(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5 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6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又是怎样表达的呢?(5 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雪 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1)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句句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2)在诗人笔下,雪似梅,梅似雪,诗人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5 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 分)(2)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6分)【参考答案】1(1)运用了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1 分)。一二句描写了雨后水涨,即使是大船行驶起来也轻快如飞的生活图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

6、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1 分)。第三句写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1 分)。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了因水流大船行顺利的特点(1 分)。(2)厚积才能薄发(2 分)大的船舰能够在江水中自由飘飞,就是因为与“向来”相比承载它的水流足够充足。(2 分)读书做学问,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雄厚的基础,日积月累,才能驾驭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分) 2(1)想象中池塘边丛生的“春草”和台阶前凋零的“梧叶”,构成鲜明的对比(1 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虚度的时间过得飞快地特点(2 分)因为青春来日方长,所以,青春者总是借口为时尚早而梦想着等到池塘边生机

7、盎然杂草丛生时再开始逐梦,岂不知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枯萎凋零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3 分)。(2)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光阴(2 分)。生活就是这样,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时间(青春)会在梦想中悄然逝去(2 分)。诗歌形象生动地劝解人们珍惜时间(青春),抓紧时间,不要让每一寸光阴虚度(2 分)。3(1)诗人托物言志,借玉喻人(2 分),天下最精美的宝物是无须任何雕琢与粉饰的,否则就破坏了它的率真本性(2 分),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善良与正直是不需伪装的(1 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崇尚率真、自然的

8、高洁性情(1 分)。(2)天下最宝贵的宝物是朴实无华的,一旦追求华丽,便失去了本性,也就不是至宝了(2 分)。做人也应该保持本性和率真,只有自己的才是独特的,一切以自然、真实为好(2 分)玉璞经过刻意的雕琢虽然成了宝器,但是它也从此丢失了本真、本性(2 分)。4(1)地势平坦,江面开阔,气温凉爽,和谐、宁静(2 分)。为下文“暗流已到”做铺垫(2 分),生活中危机四伏,有时表面上的平静很可能是危机孕育的时刻,而缺乏经验者则往往不以为然,也不能够有力地化解危机,只有同“暗流”长期打交道并掌握其规律的“蒿师”才能识破并化解危机(2 分)。(2)实践出真知(2 分)绕过这片沙滩,一片小渔村渐渐映入眼

9、帘,那里江面开阔、地势平坦、气温凉爽。然而,一股暗潮已然来到,一般人却无从发觉,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2 分)。诗歌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真理是在大胆实践反复实践中摸索出来(1 分)。5(1)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 分):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1 分),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1 分),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2 分)。(2)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1 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

10、“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2 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2 分)。6(1)梅与雪争春,谁也不让谁,也难分高下,文人墨客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此进行评价、赞叹,看来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 分)。而作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尽管雪与梅相依相存,但梅有梅的清香,雪有雪的洁白,各有优点(2 分)。诗人不事雕琢,也不直接流露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理性地评价二者,句句议论,字字珠玑,明了

11、晓畅(2 分)。 (2)诗歌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2 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3 分)。7(1)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2 分),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1 分),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2 分)。(2)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2 分)。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2 分)。只要努力践行,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确认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我们是能够做到的(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