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81967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善于激励与评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其今后的发展。如何让每个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体现出评价所具有的激励功能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将基于实践予以阐述。一、多角度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智力发育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除了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对”或“错”的正误评价,也可以针对不同个体,从课堂参与

2、的积极程度,声音的响亮,回答问题的完整性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特点,我在评价时既希望保护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期望他们能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从而不断进步。1、积极肯定后提一点要求。在教学二年级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课时,课的一开始,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了: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先回忆已经学习过的这三个角的概念。接着,我在三个名词后面增加了“三角形” 。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看了今天的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知识?”从回答问题到提出问题,学生的角色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我很明显地感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有意识地请了

3、一名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他说:“我想知道什么叫做锐角三角形,什么叫直角三角形,什么叫钝角三角形。 ”虽然这是一个最容易想到的问题,但是因为他的积极发言,我仍然给了他一句鼓励:“你今天真勇敢!”并且把他的问题写在了黑板上。我很清楚地看到了他脸上的微笑。看得出,我的肯定令他很受用。对于性格上比较内向、不善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可以“夸张”一些,也许他的回答不十分出彩,也许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反馈,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一次高高举起的手或者比平时响亮的声音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当然简单的表扬是不够的,在肯定的同时,还应增加一些新的要求,比如:“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 ”;“你今天的

4、声音真响亮,能完整地再回答一次吗?”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不足,效果往往会更好。2、用问题进行艺术的否定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应该不同。仍然是刚才的那节课,在整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一个环节作为提高练习:小熊猫欢欢有 4米,5 米和 9 米的三条篱笆,想头尾相接围一个三角形的菜园,行吗?为什么?先猜一猜,说说你的理由。如果课堂上没有设计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学生想到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长度关系,但是正因为老师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善于思考的同学就会有意识的去想:为什么老师会提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很明显,这个问题提出后,举手的同学减少了许多,即使是举手的看上去也有些不自信。

5、我鼓励性地说:“没关系,有自己的想法就说出来,即使错了也没关系。”接着,我请了一位最先举手的同学,他说:“我觉得可以围成,因为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 ”“那么是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呢?”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顶,示意他坐下。虽然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我没有直接进行“对”或“错”的评价,而是以一个更深一层的问题来进行间接否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为他的进一步思考起到了指引作用。随着我的追问,几个与他想法不同的学生显然增加了不少信心。这时,另外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这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因为 4 米和 5 米并起来正好是 9 米,它们三根合在一起,中间就没有

6、地方了。 ”看到旁边的学生不能理解她的意思,她就用手比划了起来。我赞许的点了点头,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老师理解了你的想法,你积极开动了脑筋,真棒!但是同学们还没有完全理解,你能到黑板上来把你的想法演示给大家看吗?”这位同学在磁性小棒的帮助下,成功演示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出现的情况,博得了大家的掌声。我趁热打铁又问了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觉得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与另两条边的和有怎样的关系?”有了刚才的直观体验,学生很容易得到了“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的结论。在每堂课上都会出现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于探究性强,难度较高的问题,评价的侧重点就应该从注重课堂规范与参与度向鼓励创新思维和求异

7、思维倾斜。有时可能学生的想法不是简便的,完整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是他的那种敢于向难题挑战的精神首先就是值得鼓励的。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勤于动脑的学习态度,使他体验积极参与课堂的快乐。为了保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否定评价可以婉转一些,有时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问,降低难度,引导其进一步思考,使其找到错误原因。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所以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差异。然而,评价的目的却是一致的: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二、延迟评价,让思维在纠错中得以活跃1、否定延迟,别总让“粗心”背黑锅“粗心”是数学学习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常用来解释学生出现错误的理由。很多时候,我

8、们往往用一句“你怎么又粗心了,下次仔细点!”来对待学生反复犯的错误,却往往忽视了去探寻出现错误的真正原因。而如果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听听学生错误的理由,引导学生展露思维的过程,并在思维的障碍处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几时和几时半一课后,我在几次练习时都出了类似的练习题:现在是 3 时半,一个半小时后是( )时。但我在批改练习时却发现班上有三个学生每次碰到这样的题目他都是错的,其中小林还是班中的数学尖子。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我又一次把他们三个叫到身边对这一题进行了讲评:“现在是三时半,过一个半小时可以想成先过一个小时,是四时半,再过半小时是五时

9、。明白了吗?”听完我的分析,三人回座位订正。很快,另两个学生订正正确了,可小林却迟迟没有上来,我走到他的座位前,发现他作业本上的答案还是“4 时” 。我奇怪了:是我的方法他没有听懂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我没有马上把叉打在他的本子上,而是请他跟我说说他的解题方法。他说:“老师,刚才你说得我还是没有听懂。现在是 3 时半,再过一个半小时,不就是四时吗?哪里有一个小时和半个小时呢?”我起先没有明白,忽然之间恍然大悟:原来,他将“一个半小时”理解为“一个半小时”而非我们平时理解的“一个半小时” ,难怪他无法理解我平时的讲解呢!为了解决小林的这个疑问,我在黑板上再次讲解了这题的解法。但这次我先写了一个等式

10、:一个半小时= 一个小时+ 半个小时,然后再进行讲解。有了这个等式的帮助,小林终于顺利的解决了这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问题解决以后,我没有忘记在班上表扬了小林同学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如果他唯老师是从,仅仅将老师的答案写在本子上,那么也许我一直不会发现他真正错误的原因,小林自然也无法消除自己心中的疑虑。正是他这样“不马虎了事,每题弄懂为止”精神,帮助他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这个插曲过后,我进行了反思。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碰到错误,我也喜欢马上用对和错来进行评价。希望学生快一些将错误的答案改正,以为这样就能证明他们都已经懂了。却很少花时间,静下心来听听错误的理由。就像这次,因为小林的成绩平时比较突出,所

11、以我想到了去倾听他的想法,如果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学生,甚至是一名后进生,那我是不是仅仅用一句“你怎么这么粗心”就把问题忽略过去了呢?也许因为我们平时这样的情况太多,造成很多同学有了问题也不敢提出,结果错误一再重复。同时,过早的评价也扼杀了一些孩子探究知识的愿望,养成了他们的惰性。如果能利用一次错误,改变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这样的错误是受欢迎的。2、肯定延迟,课堂在辨析中更精彩。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思维的个体,同一个问题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出现多种解答方法,其中有正确的也会有错误的。正确的方法自然应当肯定,那么错误的我们是否就是一弃了之呢?其实有很多错误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如果教师能够晚一步进

12、行肯定评价,而利用正误双方的矛盾冲突,形成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在辨析中得到启发,不乏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练习课上,我出示了图 1,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出示以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方法一:添辅助线如图 2 所示:S 组=S1+S2 =46+(6-4)(7-4)2=24+3=27方法 2:添辅助线如图 3 所示:图 1图 2 S 组=S1+S2 =442+672=8+21=29两种方法看似都没有错,可是为什么答案却不相同呢?我并没有急着做出判断:“这样吧,我先听听你们双方的理由,谁能够说服我,我就赞同谁的观点!”这下,学生们可来劲了,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同意第一种

13、方案的同学说:“我将整个图形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长方形和三角形,将两个面积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我觉得我们是对的。 ”另一派同学也站了起来:“我把整个图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计算以后相加,应该也是正确的。 ”座位上的同学听了两人的理由都在点头,显然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同一个图形只能有一个总面积,总有一种方法是错误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既然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对方的错误呢?”问题一出,很多学生都埋头算了起来。但许久都没有人回答。看到这种情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形:, “如果图形是这样的,你准备用刚才哪种方法来计算面积,为什么?” “第一种!”我听到下面很多学生都

14、有了答案。我请了刚才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为什么你放弃自己的方法呢?” 。 “因为如果那条斜线延长,只能有一个三角形,没有两个呀!”我按照他的想法,为新图形添上了辅助线。 “噢,我知道了!”刚才那个学生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刚才的方法错了,就像这幅图一样,这条线连下来不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现在你们明白了吗?”我微笑着询问其他同学。看到大家恍然大悟的神情,我知道这一次的讨论是成功的,有效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也可以在两种观点同时出现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哪种是正确的,并告知大家错误的原因。但是,为了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我没有选择这样的方法。我将自己放在一个倾听者的位置,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

15、的理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递上了一根“拐杖” ,一个原本棘手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图 3顺利解决。学生们在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挑战与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教师“及时” 、 “准确”地做出评价与判断,觉得做比不做好,快做比慢做好。其实有的时候“慢一拍”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证明,延迟评价对学生增强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将评价贯穿其中。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说教,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切的体验到合理的运用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同学间的互评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认真聆听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总之,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建立起更为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