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72789468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 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7名泉的调查报告调研时间:XX.7.15调研地点:济南趵突泉公园调研对象:趵突泉公园内14名泉调研方法:实地走访调查,询问当地人对泉的了解调研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社团联合会成员路线:乘66路车到东门下车(即趵突泉东门)背景: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5公顷。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

2、,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史: 据史书记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泺”即趵突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始称此泉为趵突泉。清人任弘远历经二十年专事纂史修治,予以记载。 千百年来,无限神奇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趵突泉,倾倒了无数名人。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咏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也

3、曾在趵突泉边御封趵突题诗刻石,颂扬名泉。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与其众多名泉、碑文石刻承载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名泉文化,源远流长和具有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灯会、曲山艺海、望鹤品茗、四海灯谜等活动则发展丰富了趵突泉的文化内涵。新建景区泺苑、百花园、五三纪念园、船站各具特色又与老景点浑然一体,同映成辉。地理位置: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 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4、。趵突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名列济南72名泉之首。泉池略呈方形,周围石栏,池内清泉三股,喷涌如白雪三堆,构成济南八景之一的“趵突腾空”。清乾隆皇帝封该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景区特色: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始建于1956年,经几次扩建,现今面积已达10.5公顷,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公园。 园内名泉众多,尤以趵突泉闻名遐迩,享誉天下。趵突泉位居济

5、南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济南的标志,素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 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等二十多处名泉组成趵突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济南观看了趵突泉后,大笔一挥,御封为“天下第一泉”,并留下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一、漱玉泉: 泉流北涧瀑飞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纤手掬来清彻骨,高人宜尔濯尘缨。1、历史故事、相关人物:相传这里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清田雯有诗:“跳波溅客衣,演漾

6、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2、个人感受:从趵突泉公园东门进入向右拐,顺着一条青石小路往里走,两边是一排排葱绿的树,环境优美。在大约三分钟步行后我们见到了漱玉泉。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 48米,宽31米,深2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在泉的周围挤满了游客,泉水清洌见底,十分清凉。在泉的右侧是有关该泉的石碑,记载着漱玉泉的由来。泉水的周围是葱郁的垂柳,清风拂来沁人心脾。四周环境很好,在漱玉泉的北方是著名诗人李清照的纪念馆,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保护工作也很好。 漱玉泉碑漱玉泉取水二、马跑泉:马蹄踏破

7、迸飞泉,流出齐城浅水边。八骏曾闻驰八极,百年几见海成田。 本章链接:http:/ 1、历史、文化:在金代名泉碑及明清文献中均有记载,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柳絮泉周围多柳树,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因泉中气泡翻飞,银光闪闪,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在XX年4月新评出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柳絮泉名列第4位。柳絮泉曾被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曾以柳絮来形容飘雪,以胜过了其兄的“撒盐”之说。2、个人感想:柳絮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柳絮泉坐落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呈南北长方形,长3.5米,宽2.3米,深1.5米,池壁用大理石砌成,四周饰汉白玉石

8、雕栏杆,池东栏杆中间镌“柳絮泉”三字。柳絮泉泉水与漱玉泉相比泉水不是十分清澈,池水并不深,但是其围栏比较高,离水面较远,不易于我们取水。由于时间的关系,池的四壁上已有了一层薄薄的青苔。在我们去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泉眼以及泉水的来处。柳絮泉取水:(取水有妙招)由于池深不易取水,故用绳子与矿泉水瓶组成取水的装置用于取水,十分顺利的取到了水,虽然花费时间较长。四:金线泉: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1、历史、文化: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

9、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曾巩金线泉诗云:“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 2、与老金线泉的关系: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

10、刻于池壁。老金线泉3、个人感想:”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皇华轩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丈,宽丈。金线泉的左侧就是柳絮泉,在金线泉与柳絮泉之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洞口,该洞口位于金线泉的左石壁下方中间,连接着柳絮泉,不知洞口是否流通。如果洞口是流通的话,那么柳絮泉的泉水有可能是经金线泉而流入到柳絮泉内,这样的话,那么柳絮泉的泉水就与金线泉的泉水是一致的。在取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金线泉的泉眼,虽然很小。但它存在。金线泉的泉水有些混浊不清,泉水保护措施不是很好。五、皇华泉: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 1、历史、文化:皇华泉(亦名木鱼泉),其名取自诗经小雅“

11、皇皇者华”。“皇华”的词义是皇帝派来的使者,此后,人们又进一步引申为称颂使臣。至于“皇华泉”是为纪念或颂扬哪朝哪代哪位使节而得名,已无从可考。有人说,这个使者是汉文帝刘恒派来济南笔录今文尚书的晁错。但老济南说,皇华泉是人们用来纪念大舜的。相传古时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为害,舜奉尧的命令率勇士斩杀三首蛇,为百姓除害。后来当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两眼并排的清泉纪念舜。一为皇华泉,称颂舜秉承尧的旨意施恩于民;一为卧牛泉,纪念舜曾耕于历山。 皇华泉取水在皇华泉正对着的就是皇华轩.部分游客在这购买一些特产带回家.六、卧牛泉: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 1、历史、

12、文化:据吟卧牛泉诗中“千载历山遗胜迹”、“今见齐州溢井泉”的诗句,可见此泉出露较早,当年泉水喷涌极盛,常年满溢。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均收录。因常有耕牛躺卧泉旁休息的传说而得名。2、个人感想:卧牛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前,东邻皇华泉。泉池呈长方形,池壁用块石垒成。池长6.3米,宽41米,深2米,水自池底沙际涌出,晶莹碧透。北岸石栏上嵌“卧牛泉”名刻。在卧牛泉的左边是柳絮泉、皇华泉、金线泉,这四个泉池集中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调研活动得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其他泉水,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卧牛泉取水七:趵突泉: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历史、文化:趵突泉 位

13、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XX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14、,“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