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无恩论(2021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72780733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PPTX 页数:3 大小:3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无恩论(2021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父母无恩论(2021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父母无恩论(2021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无恩论(2021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无恩论(2021年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融 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父母有了孩子是一时情动,谈不上恩情,所以说有了生 命,本身是没有恩情的。怀孕期间就像东西装在容器里很自然,生出来瓜熟蒂落,大自然待 生的过程,一切都无比地和谐和自然,以致于谈什么恩情就庸俗了。 胡适 胡适先生生完子女以后在日记中写到:我生了子女以后呢,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 虽然给了他(她)生命,养育了他(她),如果孩子高兴,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活得不开 心呢?就很内疚,因为他(她)是我带来的,不是他(她)要来的,如果我不带他(她)来, 他(她)不就没有那些不快乐了吗,罗永浩新东方教 GRE 时的录音进行的文字整理 或许孔融和王充关于“父母于子无恩论”的文章是中国父母决

2、不希望子女阅读甚至知 道的作品。胡适、鲁迅也支持此论调,但他们的相关的文章老师是决不敢推荐的。从小学到 大学的语文课,有读不完的鲁迅,但终究是个被有意肢解了的鲁迅,诸如我们现在怎样做 父亲之类的文章自然不会印在教材上。不可否定,无论是孔融和鲁迅都是天才(无论是靠 天赋还是勤奋)。正如司汤达所说“天才的特点就是不让自己的思想走上别人铺设的轨道。” 他们是用理性精神挑战“权威”的传统,也因此当孔融发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 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的声音时,曹操终于抓 到了这个眼中钉“不孝”的口实,立斩之。俞平伯也无奈地指出“咱们亲子的关系难得建筑在纯

3、 粹的人情上,只借着礼教的权威贴上金子封条,不许碰它,不许讨论它,一碰一讲,大逆不 道。 之所以讨论亲子关系会成为禁区是因为“传统”一词长期以来被人为地扭曲了,使得作为 中性词的“传统”被异化成一种权威,而儒家提倡的“孝道”被统治者横加利用,武断解释后更 成了“传统之传统”,就好比祠堂里的祖宗牌位一样碰摸不得。于是要开始“颠覆传统”的讨论, 似乎必须先为“传统”正名了,正巧科学家们曾作过一个“猴子与传统”的试验。 说是笼子中关了五只猴子,并在笼子上挂一串香蕉,猴子见了香蕉自然高兴,争着去拿, 可是只要它们一碰香蕉,笼子上方的一桶水便会倒下把它们淋湿,几次下来,猴子便不敢再 碰香蕉。这时,换入一

4、只新猴子,新猴子见了香蕉兴奋地去拿。但另人惊奇的是,不等这只 猴子碰到香蕉,其余四只见状会立刻将它栏下并暴打一通。几天后,又换走一只老猴子,新 猴子又照例在要碰香蕉的时候被痛打,而打得最凶得正是那只没被水浇过的猴子。就这样, 笼中的猴子渐渐地被撤换,同时形成了不准碰香蕉的规矩,至于为什么不能碰却没有猴知道, 即便是笼子顶上的水桶早已被拿开,笼中的猴子依然会认为不吃香蕉是天经地义的于是, 一个传统就这样形成了,封建时代遗毒至今的礼教传统便是那香蕉。 孔融,胡适,鲁迅,他们都是勇于去动那香蕉的人。不过似乎分析“父母于子无恩论” 前更该思考一下被推崇到极至的“孝道”。孔儒无疑是这一论调的鼻祖与集大成

5、者,但要将封 建礼教的不是一并让孔老夫子担当实在甚是冤枉这位一生不得志的老人。儒家思想的诞生只 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闪耀出的一朵火花,并非不可质疑的权威。而将孔老先生的牌位请 进宗庙的却是专制体制下的帝王(当然,坑杀孔门弟子的也是他们),他们所独尊的是儒“术”, 仅仅将孔子的思想当作一种统治的工具,而失去了争鸣的思想本身也不再具有活力,加之统 治者根据需要而大家扭曲异化,儒家思想便由“道”而深深地陷入了“术”的围域,1,2,历朝历代所推行的“孝道”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当时的生产模式和政治体制。政治上,封 建的统治是一种宗族世袭的模式,权力的斗争往往可以演化为家族之间的世代恩仇,因此必 须有一种强

6、化家族内部凝聚力的机制。经济上,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和征税主体正是家庭, 也切实需要将家庭作为整体固定在土地上,同时,社会管理也往往将家族作为主体,以减轻 管理的成本,株连九族的连坐制度正是希望通过家族内部的管理来强化统治并减少管理成本。 然而,要使得上述的模式与机制能顺利运行,使得家族真正以一个整体出现就必须有某种促 使家族内部走向一体化的催化剂,而“孝顺”正是合适的催化剂,历朝帝王对此屡试不爽,作 为治国的方针强行灌输。所谓孝顺是对宗族中高等级的人的绝对顺从,但我们强调必须要顺 从的理由却是亲族间的血缘关系,即因为我生了你,养了你,所以你必须孝顺我。然而这种 逻辑本身,基于的只是人类的动物性

7、,就好比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都会极力地保护自己的幼 仔并养育他们,这只是动物的本性,而我们较之那些豺狼猛兽高明的地方就是学会了用这种 本性来换取子孙终身的绝对服从。 对家庭而言,长辈由于子女的孝顺得到的不仅是决策权力的垄断,更是晚年生活的收 益,所谓养儿防老即是如此。在“不孝”将面临巨大的代价的前提下,子女的理性选择就只有 对父母的供养,也因此,中国家庭有着内在的多生育的激励,因为在“孝”的制度下,父母的 成本与收益是不相称的,多生育,意味着将来有更优裕的生活,同时,收益也就越大。 对于国家而言,成本与收益也不相称。利用垄断的国家机器强力推行孝道的成本极低,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形成“新猴子

8、不吃香蕉”的传统,也就是说边际成本迅速下降,持 续鼓吹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所以推行孝道对国家的收益是空前的。一方面,由于子女必 须尽“孝”道养老,国家并不对个人提供系统的社会保障,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将对父母 的孝推演为对君主的更为高级的孝,也就是所谓的“忠”,帝王在理论上将自己强制定义为当 之无愧的“国父”而皇后则是母仪天下,臣民都是臣子,应该毫无条件地服从,也因此终于发 展到了赐你毒酒一杯却仍要跪谢主隆恩的畸形地步。 可见,这种畸态的孝道之所以能长久地延续千年,从社会学地角度看是人们在传统面 前的愚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多方博弈的均衡。君王和家长能从这种孝道中获得利益,因 而极为推崇,

9、而子女因为违反这一传统成本太高而选择遵守。 并且,这种基于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的忠孝理论本身有着很强的功利性。付出养育之 恩是为了养儿防老,而统治者也并非总是实践孝道的模范,相反,他们践踏这一传统的残暴 也要高人一等。宫廷斗争,弑亲灭兄,在利益面前蹂躏自己制定的治国之纲并不使人觉得困 惑,因为他们推行“孝”的目的有着很强的功利性。 当然,一旦一个传统形成,往往就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就好像猴子们并不因 为笼子上的水桶已被拿开而开始吃香蕉。“我养了你,你就要听我的”之类的话至今似乎仍有 不小的市场,其实稍有思维能力的人便知此话并经不起推敲。“为什么把我生育出来便必须 对你顺从?”于是家长会说“

10、我给了你生命并把你拉扯大,难道你不该感激我?”可万一孩子并 不想到这个多灾多难的世上感受人间的疾苦,处处遭受小人的暗算还要疲于处理复杂的人际 关系呢?或者按照家长的逻辑,至少在被拉扯大的过程过的是一种优越幸福的生活那才算有 了感激的基础吧?于是家长又会说“难道我们给你的生活还不好!”如此这就奇怪了,好不好 到底谁说了算?显然并不该父母来作主,就好比饭有没有吃饱应该是吃饭的人说了算而不是 少反的厨子或端菜的堂倌们说了算的。 错误的理论按着自身错误的逻辑推演下去总会让人失望到万念俱灰,其实,封建帝王 所推崇的忠孝之术错误之处正是在于将养育这一动物的本能行为作为理论推演的起点和根 本(这也许和当时人

11、们受制于封建等级观念不无联系),而这种逻辑很大程度是对孔子的思,3,想的有意的曲解,孔子强调得更多的是仁爱,而不是因为父母的生育行为使得子女对的孝顺 成为天经地义。而持“父母于子无恩论”中最著名的正是孔子的嫡亲世孙孔融,他是理解仁爱 的儒家大道的,否则便不会有三岁让梨的佳话了。其实,从孔融到鲁迅,他们所持的无恩论, 只是强调生育行为本身谈不上恩,养育不应该与孝顺等价地联系起来,但同时,他们都不否 认慈与爱,认为这种无私的情感才是维系亲子关系的纽带。应该说,人类较之其它动物很大 的区别的之一就在于其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丰富的感性,而爱可以说是最为纯洁的情感,家 庭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建立在这种爱的基础

12、上。首先,这种爱是无私的,并不像为了“防老”而 施以“养育”这般功利,也不像为了规避谴责而行“孝顺”之道这样机械。其次,爱的内涵远比 养、育、孝、顺来得丰富,她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交流方式。最后,爱还是一种普世的价值, 因而她使我们的行为超越动物性而具有社会性。其实,爱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反倒是那功 利主义的忠孝之道压制了这崇高的情感,也由此产生了一种畸形的传统。 亲子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爱字,但为了摆脱“传统”的羁绊竟花了如 此大的篇幅。封建统治早已结束,社会契约的发展已衍生出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 可以说,放在笼子上的水桶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何时才能吃到香蕉呢? 王朔:

13、但是在我们的电视上随便一对父母谈到打孩子都不怕承认坦承,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 谢你了真不知道寒碜特别是父亲;心理学家的规劝都极尽温婉生怕惊扰、磕、碰、贬损了他 这权力。善良民俗就认为这是可以的,他拥有这个权力,他终身拥有,不管他走到哪儿,丑 恶到什么样,你都要对他尽义务。而且你要强调这个,你就让世代中国小孩这一生得不到他 拥有的权利,实际上从一出生就剥夺了他免受屈辱、疼痛的权利。 人是条件反射动物,哺乳动物都是。你打次猫试试,狗是奴才,狗能不反抗,猫反抗不了也 跟你玩阴的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小孩组成的国家将来一直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 党建军之初就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不打骂士兵,连队实行民主管理实

14、际是官兵平等这样一个制 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罗荣桓同志提出来的,这是优良传统哟。不打仗了,打孩子什 么情况?一家子老是打来打去也是会伤感情的哟。 在我们这儿,孩子对长辈不敬的事与长辈对下一代的虐待相比是不成比例的,父母普遍虐待 孩子或虐待过孩子,而子女反过来虐待父母的屈指可数最多是不爱搭理,因为父母的权力大 得多,父母打孩子社会不认为是不正常的,国家也不干涉,但是孩子不体谅父母,社会就一 片哗然,我认为这是不公平。这体会我自己有了孩子更深感到所谓父母之恩之虚幻,是旌表 包裹自私举到云端的欺世。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 赢在起跑线上我特

15、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 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 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 我靠,不带这么聊天的。 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 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已经 把孩子打死了。我靠,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 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跟牺牲肉体放弃清白遗臭万 年享受痛苦那种境界又怎么聊呢听都没听说过吧?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 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