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72780638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PPTX 页数:6 大小:4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2021年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5)机构传动部分发生故障,致使电动机过载而烧坏电机绕组。检查机械部分存在的 故障,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使之转动灵活。 三、绕组接地 1. 故障现象 电机空载无法起动;电动机供电回路熔丝熔断或开关跳闸。 2. 检查结果 定子槽口绕组和铁心有烧伤痕迹,并有铜熔点;槽内绕组与铁心击穿;绕组引出线外 皮绝缘损坏。 3. 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电动机在修复时,塞入竹楔不注意,使槽口绕组绝缘破坏;竹楔年久老化,绝缘 不良。应按电机下线工艺挑选优质竹楔,并做好绝缘处理。下线时注意不要使竹楔划伤导线。 (2)对于长期受潮或在腐蚀性气体中工作的电动机,应更换为封闭型电动机。 (3)开启式电动机因金属或

2、金属切屑进入电动机内使绕组绝缘破坏。对此,应在电机 周围加设防护网或防护板。 (4)转子平衡块松动或脱落,刮破电动机绕组绝缘。应将平衡块重新调整好方位并固 定住,并处理好绕组破损处。 (5)对于无避雷器或避雷器失效的,应加设避雷器或重新校验避雷器。 四、绕组相间短路 1. 故障现象 电机无法起动;电机供电回路熔丝熔断或开关跳闸;电机绕组冒烟,有烧焦味。 2. 检查结果 相间短路部位的多股导线烧断,其周围有铜熔点。 3. 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对于下线时导线表面绝缘划伤或绕组端部绝缘不好的电动机,应将烧伤的导线挑 开,清理后焊好,并包好绝缘压平,下入槽后刷上绝缘漆并烘干。若无法修复时,应按原

3、数 据重绕。 (2)绕组间连线及引用线的套管必须与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等级相适 应,连线的绝缘套管应比焊点长 1525mm。 五、绕组匝间短路 1. 故障现象 电机在运转中冒烟,局部温升过高,并有烧焦味。 2. 检查结果,3,4,电流的 20%-50%或逐步增大电流,到接地点刚冒烟时立即断电。 (6)分组淘汰法。对于接地点在铁芯心里面且烧灼比较厉害,烧损的铜线与铁芯熔在一起。 采用的方法是把接地的一相绕组分成两半,依此类推,最后找出接地点。 此外,还有高压试验法、磁针探索法、工频振动法等,此处不一一介绍。 4.处理方法 绕组受潮引起接地的应先进行烘干,当冷却到 6070左右时,浇上绝缘漆后再 烘干

4、。 绕组端部绝缘损坏时,在接地处重新进行绝缘处理,涂漆,再烘干。 绕组接地点在槽内时,应重绕绕组或更换部分绕组元件。 最后应用不同的兆欧表进行测量,满足技术要求即可。 二、绕组短路 由于电动机电流过大、电源电压变动过大、单相运行、机械碰伤、制造不良等造成绝缘损 坏所至,分绕组匝间短路、绕组间短路、绕组极间短路和绕组相间短路。 故障现象 离子的磁场分布不均,三相电流不平衡而使电动机运行时振动和噪声加剧,严重时电动机 不能启动,而在短路线圈中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导致线圈迅速发热而烧毁。 产生原因 电动机长期过载,使绝缘老化失去绝缘作用;嵌线时造成绝缘损坏;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 下降造成绝缘击穿;端部

5、和层间绝缘材料没垫好或整形时损坏;端部连接线绝缘损坏;过电 压或遭雷击使绝缘击穿;转子与定子绕组端部相互摩擦造成绝缘损坏;金属异物落入电动机 内部和油污过多。 检查方法 外部观察法。观察接线盒、绕组端部有无烧焦,绕组过热后留下深褐色,并有臭味。 探温检查法。空载运行 20 分钟(发现异常时应马上停止),用手背摸绕组各部分是 否超过正常温度。 通电实验法。用电流表测量,若某相电流过大,说明该相有短路处。 电桥检查。测量个绕组直流电阻,一般相差不应超过 5%以上,如超过,则电阻小的 一相有短路故障。 短路侦察器法。被测绕组有短路,则钢片就会产生振动。 万用表或兆欧表法。测任意两相绕组相间的绝缘电阻

6、,若读书极小或为零,说明该二 相绕组相间有短路。 电压降法。把三绕组串联后通入低压安全交流电,测得读书小的一组有短路故障。 电流法。电机空载运行,先测量三相电流,在调换两相测量并对比,若不随电源调 换而改变,较大电流的一相绕组有短路。 4.短路处理方法,5,短路点在端部。可用绝缘材料将短路点隔开,也可重包绝缘线,再上漆重烘干。 短路在线槽内。将其软化后,找出短路点修复,重新放入线槽后,再上漆烘干。 对短路线匝少于 1/12 的每相绕组,串联匝数时切断全部短路线,将导通部分连接, 形成闭合回路,供应急使用。 绕组短路点匝数超过 1/12 时,要全部拆除重绕。 三、绕组短路 由于焊接不良或使用腐蚀

7、性焊剂,焊接后又未清除干净,就可能造成壶焊或松脱;受机械 应力或碰撞时线圈短路、短路与接地故障也可使导线烧毁,在并烧的几根导线中有一根或几 根导线短路时,另几根导线由于电流的增加而温度上升,引起绕组发热而断路。一般分为一 相绕组端部断线、匝间短路、并联支路处断路、多根导线并烧中一根断路、转子断笼。 故障现象 电动机不能启动,三相电流不平衡,有异常噪声或振动大,温升超过允许值或冒烟。 产生原因 在检修和维护保养时碰断或制造质量问题。 绕组各元件、极(相)组和绕组与引接线等接线头焊接不良,长期运行过热脱焊。 受机械力和电磁场力使绕组损伤或拉断。 匝间或相间短路及接地造成绕组严重烧焦或熔断等。 3.

8、检查方法 观察法。断点大多数发生在绕组端部,看有无碰折、接头出有无脱焊。 万用表法。利用电阻档,对“Y”型接法的将一根表棒接在“Y”形的中心点上,另一根依 次接在三相绕组的首端,无穷大的一相为断点;“”型接法的短开连接后,分别测每组绕组, 无穷大的则为断路点。 试灯法。方法同前,等不亮的一相为断路。 兆欧表法。阻值趋向无穷大(即不为零值)的一相为断路点。 电流表法。电机在运行时,用电流表测三相电流,若三相电流不平衡、又无短路现象 ,则电流较小的一相绕组有部分短断路故障。 电桥法。当电机某一相电阻比其他两相电阻大时,说明该相绕组有部分断路故障; 电流平衡法。对于“Y”型接法的,可将三相绕组并联后

9、,通入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电, 如果三相绕组中的电流相差大于 10%时,电流小的一端为断路;对于“”型接法的,先将定 子绕组的一个接点拆开,再逐相通入低压大电流,其中电流小的一相为断路。 断笼侦察器检查法。检查时,如果转子断笼,则毫伏表的读数应减小。 4.断路处理方法 断路在端部时,连接好后焊牢,包上绝缘材料,套上绝缘管,绑扎好,再烘干。 绕组由于匝间、相间短路和接地等原因而造成绕组严重烧焦的一般应更换新绕组。 对断路点在槽内的,属少量断点的做应急处理,采用分组淘汰法找出断点,并在绕组,6,断部将其连接好并绝缘合格后使用。 (4)对笼形转子断笼的可采用焊接法、冷接法或换条法修复。 四、绕组接错

10、绕组接错造成不完整的旋转磁场,致使启动困难、三相电流不平衡、噪声大等症状,严重时 若不及时处理会烧坏绕组。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某极相中一只或几只线圈嵌反或头尾接错; 极(相)组接反;某相绕组接反; 多路并联绕组支路接错;“”、“Y”接法错误。 1、故障现象 电动机不能启动、空载电流过大或不平衡过大,温升太快或有剧烈振动并有很大的噪声、 烧断保险丝等现象。 2、产生原因 误将“”型接成“Y”型;维修保养时三相绕组有一相首尾接反;减压启动是抽头位置选择不合 适或内部接线错误;新电机在下线时,绕组连接错误;旧电机出头判断不对。 3.检修方法 滚珠法。 如滚珠沿定子内圆周表面旋转滚动,说明正确,否则绕

11、组有接错现象。 指南针法。如果绕组没有接错,则在一相绕组中,指南针经过相邻的极(相)组时, 所指的极性应相反,在三相绕组中相邻的不同相的极(相)组也相反;如极性方向不变时, 说明有一极(相)组反接;若指向不定,则相组内有反接的线圈。 万用表电压法。按接线图,如果两次测量电压表均无指示,或一次有读数、一次没有 读数,说明绕组有接反处。 常见的还有干电池法、毫安表剩磁法、电动机转向法等。 4.处理方法 一个线圈或线圈组接反,则空载电流有较大的不平衡,应进厂返修。 引出线错误的应正确判断首尾后重新连接。 减压启动接错的应对照接线图或原理图,认真校对重新接线。 新电机下线或重接新绕组后接线错误的,应送厂返修。 定子绕组一相接反时,接反的一相电流特别大,可根据这个特点查找故障并进行维修。 把“Y”型接成“”型或匝数不够,则空载电流大,应及时更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