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2780583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大连24中2013年高三模拟考试历 史 试 题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 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25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

2、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 C分封制瓦解 D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被破坏26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所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27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

3、善地方行政提供了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28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29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 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

4、教育的职责 30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忠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 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31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

5、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32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 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3316 世纪,有威尼斯人说“除了失去自

6、由以外,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国所听到的最坏的消息。“最坏的 消息”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3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政府集权与州政府分权有机结合,维护共和政府35“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外围,一切经济活动也都是按这一逻辑来进行的。”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A.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

7、世界经济全球扩张进程B. 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C.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观念的世界蔓延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

8、市。据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兴起与繁荣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曼彻斯特在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760年),人口仅万余人,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达到40万,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180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到1900年人口达到了453.6万。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1)阅读材料一 ,简要分析宋代大都

9、市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简要说明欧洲近代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并不是死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变化发展着的东西就必然要经过一定的顺序和阶段,即从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开化进入文明。现在的文明也正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欧洲目前的文明也是经过这些阶段演变而来的。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虽然现在称西洋各国为文明国家,这不过

10、是在目前这个时代说的,如果认真加以分析,它们缺陷还非常多。只是大体上看来,西洋各国有朝向文明方面发展的趋势,而决不可认为目前已经尽善尽美了。既然不能以西洋文明为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舍弃西洋文明而不效法它吗?如果这样,我们将要处于何等地位呢?既不能安于半开化,更不能退回野蛮的地位。要摆脱这两个落后地位就必须另寻出路。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有人说,世界各国彼此分立,各自形成独特的体制,人情风俗也互有差异,国体政治也各有不同,现在为追求本国的文明,而完全以欧洲

11、为衡量利害得失的标准,岂不是不合理吗?应该适当地汲取外国文明,研究本国的人情风俗,根据本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选择其合乎国情者,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摘编自(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 运用文明史观并结合所学评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45(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

12、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材料二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他不期望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制定“他们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他也不主张数量和状态的平等,而主要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正如他所说的:“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1)根据材

13、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梭伦“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的看法。(6分)4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6分

14、)(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在当时有怎样的进步意义?(9分)4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前50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后50年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进入21世纪,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世界和平力量也不断增长。 (1)根据以上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2)人类渴望和平,国际社会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方法。你认为当今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6分)48(1 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材料二:胡适认为:“(白话文运动)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内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绝不敢以吾辈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1)根据材料,比较陈独秀与胡适关于白话文运动观点的异同。(9分) (2)谈谈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