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31631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72611829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3163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3163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316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3163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单项选择题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3: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对相互传递信息或影响的工具、设备、媒体的科学运用是() 单项选择题A、教学媒体B、教学手段C、教学技术D、教学条件 4: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单项选择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单项选择题A、参与

2、式B、监督式C、放羊式D、控制式 6: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单项选择题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7: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判断题对错 8: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单项选择题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 9: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有() 多项选择题A、一致倾向性B、评价的中心性C、核心特性作用D、片面性倾向E、全面性倾向 10:注意的品质有() 多项选择题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分配D、注

3、意转移E、注意的敏捷 11: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单项选择题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从众 12: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单项选择题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水平 13: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单项选择题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14:()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单项选择题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 15: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

4、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加涅D、夸美纽斯 16: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 多项选择题A、形象记忆B、有意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E、运动记忆 17: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问发生()。 单项选择题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 18: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单项选择题A、教师随堂评价B、教师自编测验C、随堂考试D、课堂提问测验 19: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布鲁纳B、桑代克C

5、、柯尔伯格D、戴尔 20: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单项选择题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明确问题D、分解问题 21: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单项选择题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22: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单项选择题A、应用B、分析C、评价D、综合 23: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单项选择题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24: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

6、数量、质量相适应。() 判断题对错 25: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这属于课堂交往中的() 单项选择题A、课堂语言障碍B、心理障碍C、角色地位障碍D、课堂效果障碍 2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单项选择题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 27: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的学习是() 单项选择题A、代表性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 28: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单项选择题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29:

7、最近发展区是指() 单项选择题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3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单项选择题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3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其主要表现为()。 多项选择题A、教学课件B、教学大纲C、教材D、课程E、教案 3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单项选择题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 33: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诗句时

8、,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单项选择题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34: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 单项选择题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 35: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单项选择题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 36: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判断题对错 37: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判断题对错 38: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单项选择题A、自我实现的需

9、要B、尊重的需要C、社交的需要D、生理的需要 39: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实施。 单项选择题A、教学过程中B、形成性评价之后C、标准参照评价D、教学过程之后 40: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埃里克森B、格塞尔C、布鲁纳D、维果茨基 41: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多项选择题A、奖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42:广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判断题对错 43: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多项选择题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E、自我调节 44: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

10、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单项选择题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45: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多项选择题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46: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的要素有() 多项选择题A、教学事项B、教学方法C、教学目标D、学生特点E、教学环境 47: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 单项选择题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B、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D、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48:下面哪些属于社会性动机() 多项选择题A、工作动机B、交往动机C、成就动

11、机D、成长动机E、进食动机 49: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 多项选择题A、精选教材B、合理编排教材内容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D、教授学习策略E、提高迁移意识性 50:道德具有社会共同性,因此不具有阶级性。() 判断题对错 1:答案D 解析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2:答案B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正确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A,B,C 解析 10:答案A,B,C,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可分为形

12、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记忆时参与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4:答案A 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A,C,D,E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 22:答案C 解析 23:答案D 解析 24:答案错误 解析 代币奖励

13、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B 解析 27:答案A 解析 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28:答案C 解析 29:答案B 解析 30:答案D 解析 食物为无条件刺激,诱发的唾液是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没有这些对刺激的下意识反应,人就无法生存。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铃声已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 31:答案B,C,D 解析 BCD【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