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28237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72573427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28237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28237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282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28237(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1: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单项选择题A、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B、陈述含糊不清C、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D、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 2: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单项选择题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 4: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对问题的表征。() 判断题对错 5:练习曲线的作用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A、表示练习的结果B、帮助人们分析、考察动作技能随练习量的增

2、加而改进的一般趋势C、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的变化D、检验学生的心理素质 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单项选择题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 7: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单项选择题A、诱因B、需要C、兴趣D、内驱力 8: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单项选择题A、分化性B、半成熟性C、成熟性D、动荡性 9:下面属于心理现象的是() 单项选择题A、词B、语言C、言语D、句子 10: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A、实验法B、测量法C、会谈法D、观察法 11: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单项选择题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

3、习D、并列结合学习 12: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效果()。 单项选择题A、没有关系B、呈负相关C、有较高相关D、有利有弊 13: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单项选择题A、桑代克B、斯金纳C、苛勒D、加涅 14:定势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于该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判断题对错 15:定势是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于该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判断题对错 16: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单项选择题A、过分依赖,B、吸烟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7: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把学习成绩提高的需要,这种动机

4、属于() 单项选择题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 18: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 单项选择题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19: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单项选择题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D、试误法 20:根据孟育群的观点,思想教育能力属于教师基本能力的() 单项选择题A、认知能力B、传播能力C、组织能力D、交往能力 21:技能实质上是一种() 单项选择题A、认知经验B、动作

5、经验C、习惯D、本能 22: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_。() 单项选择题A、主导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性动机D、有意识动机 23: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是()。 单项选择题A、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学习方法D、学习过程 2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单项选择题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 25: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单项选择题A、教学测验B、教学评价C、教学测量D、教学鉴定 26: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 单项选择题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27:班级里的

6、小集团属于() 单项选择题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 28:以下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多项选择题A、情景教学B、发现学习C、指导教学D、计算机辅助教学E、掌握学习 29: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单项选择题A、能力B、运气C、努力D、任务难度 30: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单项选择题A、主观性B、客观性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 31: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单项选择题A、高效学习B、复习C、过度学习D、深度加工 3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7、 单项选择题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3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 多项选择题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C、同伴群体D、态度定势E、道德认知 34: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单项选择题A、原型设计阶段B、原型内化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定向阶段 35: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_。 单项选择题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描述性测验D、团体测验 36: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单项选择题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 3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8、单项选择题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38: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 单项选择题A、定向B、模仿C、整合D、练习 39: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行为时,用一些小红花或盖章的卡片作为强化物,可以兑换实际的奖励物。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 单项选择题A、强化法B、行为塑造法C、代币奖励法D、示范法 40: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 单项选择题A、1020秒B、12秒C、1分钟以内D、1分钟以上 41: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非言语交流”属于哪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单项选择题A、认

9、知B、情意C、情感D、心因动作 42: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单项选择题A、敬业精神B、渊博的知识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D、高超的能力 4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多项选择题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单项选择题A、一般迁移B、正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45:“举一反三”是负迁移。(); 判断题对错 46: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单项选择题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

10、迁移 47: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单项选择题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48:()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问题解决自我意识行动过程 单项选择题A、认知过程B、问题解决C、自我意识D、行动过程 49:下列属于“笔”这一概念的内涵是() 单项选择题A、钢笔B、毛笔C、书写工具D、圆珠笔 50:下面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单项选择题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

11、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1:答案C 解析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 2:答案D 解析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3:答案B 解析 4:答案正确 解析 (P188190) 5:答案D 解析 6:答案A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C 解析 【解析】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上位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12、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因此,答案为C。 14:答案正确 解析 定义:定势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于该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5:答案正确 解析 (P287)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C 解析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依据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来解决问题的。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C

13、解析 23:答案B 解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B 解析 我们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体验假设。(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2)理解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理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3)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又常常是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4)检验假设。 27:答案D 解析 28:答案D,E 解析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之教学计划。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掌握学习是属于个别化教学。因此,本题选择DE选项。 29:答案A 解析 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