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如** 文档编号:172572005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15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版 数学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六教研片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点P(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的平方根是2B8的立方根是2CD3若点P1(m,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2(2,n),则m+n的值是( )A1B1C3D34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5,6B2,3,4C1,2D3,4,5如图,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 )ABCD6一架2.5m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脚距离墙角0.7米,如果梯子的

2、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脚移动的距离是( )A0.4mB0.9mC0.8mD1.8m7如图,ABC中,ABC=45,高AD、BE相交于点F,CD=4,则线段DF的长为( )A2B4C3D4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x,y),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f(x,y)=(y,x)如f(2,3)=(3,2);g(x,y)=(x,y),如g(2,3)=(2,3)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2,3)=(3,2),那么g(f(6,7)等于( )A(7,6)B(7,6)C(7,6)D(7,6)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2的平方根是_10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

3、.7103精确到_位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青蛙从点A(1,0)处向左跳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跳2个单位长度到点A处,则点A的坐标为_12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2和a4,则a的值是_13点 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6,8),将OA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至OA,则点A的坐标是_15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_16已知点A(0,0),B(3,0),点C在y轴上,且ABC的面积是6,则点C的坐标为_17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

4、分别为(2,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ABC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18如图,在AOB中,AOB=90,OA=3,OB=4将AOB沿x轴依次以点A、B、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分别得到图、图、,则旋转得到的图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三、解答题(19每题4分,21题6分,22题7分,23,24每题8分,25题9分,共46分)19计算:21+()0; 解方程:2(x3)354=0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8),点B(6,8)(1)只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求作一个点P,使点P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点P到

5、A,B两点的距离相等;点P到xOy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在(1)作出点P后,写出点P的坐标21由于大风,山坡上的一棵树甲被从点A处拦腰折断,如图,其树恰好落在另一棵树乙的根部C处,已知AB=1米,BC=5米,已知两棵树的水平距离为3米,请计算出这棵树原来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22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CD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EB、EA,延长BE交边AD点于点F(1)求证:ADEBCE;(2)求AFB的度数2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平面内两点M(x1,y1)、N(x2,y2),则这两点间的距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MN=例如:已知P(3,1)、Q(1,2),则这两点间的距

6、离PQ=特别地,如果两点M(x1,y1)、N(x2,y2)所在的直线与坐标轴重合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那么这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简化为MN=丨x1x2丨或丨y1y2丨(1)已知A(1,2)、B(2,3),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x轴的同一条直线上,点A的横坐标为5,点B的横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3)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4)、B(1,2)、C(4,2),你能判定ABC的形状吗?请说明理由24如图,已知四边形OAB是平行四边形(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A坐标为(4,0),BC所在直线l经过点D(0,1),E是OA边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线

7、段BA的延长线于点F(1)四边形ABCE的面积;(2)若CFBF,求点B的坐标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六教研片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点P(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 【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解答【解答】解:点P(2,1)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的平方根是2B8的立

8、方根是2CD【考点】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每个的值,再选出即可【解答】解:A、4的平方根是2,故本选项正确;B、8的立方根是2,故本选项错误;C、=2,故本选项错误;D、=2,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3若点P1(m,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2(2,n),则m+n的值是( )A1B1C3D3【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可得m、n的值,进而可算出m+n的值【解答】解:点P1(m,1)

9、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2(2,n),m=2,n=1,m+n=2+1=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4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5,6B2,3,4C1,2D3,4,【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3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12+()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D、32+4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

10、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5如图,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 )ABCD【考点】实数与数轴;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可得答案【解答】解:由34,点P表示的数大于3小于4,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了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6一架2.5m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脚距离墙角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脚移动的距离是( )A0.4mB0.9mC0.8mD1.8m【考点

11、】勾股定理 【分析】梯子和墙面、地面形成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可将该直角三角形等价于ABC和EFC,前者为原来的形状,后者则是下滑后的形状由题意可得出AB=EF=2.5m,CB=0.7m,AE=0.4m,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将AB、CB的值代入该式求出AC的值,EC=ACAE;在RtEC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2=EC2+CF2,即:CF2=EF2(ACAE)2,求出CF的值,BF=CF=CB,即求出了梯脚移动的距离【解答】解:如下图所示:AB相当于梯子,ABC是梯子和墙面、地面形成的直角三角形,EFC是下滑后的形状,C=90,即:AB=EF=2.5m,

12、CB=0.7m,AE=0.4m,BF是梯脚移动的距离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AC=2.4mEC=ACAE=2.40.4=2m,在RtEC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2=EC2+CF2,CF=1.5m,BF=CFCB=1.50.7=0.8m,即:梯脚移动的距离为0.8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作相应的等价图形,可以使解答更加清晰明了7如图,ABC中,ABC=45,高AD、BE相交于点F,CD=4,则线段DF的长为( )A2B4C3D4【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先由已知得到BD=AD,即可证明BDFADC,即可求得DF=CD

13、【解答】解:ABC=45,ADBC,BD=AD,CAD+AFE=90,CAD+C=90,AFE=BFD,AFE=C,在BDF和ADC中,BDFADC(ASA),DF=CD=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解决本题的根据是证明BDFADC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x,y),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f(x,y)=(y,x)如f(2,3)=(3,2);g(x,y)=(x,y),如g(2,3)=(2,3)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2,3)=(3,2),那么g(f(6,7)等于( )A(7,6)B(7,6)C(7,6)D(7,6)【考点】点的坐标 【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由题意应先进行f方式的变换,再进行g方式的变换,注意运算顺序及坐标的符号变化【解答】解:f(6,7)=(7,6),g(f(6,7)=g(7,6)=(7,6)故选C【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