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254018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吐血推荐】考研政治任汝芬序列二(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展考研网(http:/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考研网络辅导(http:/ 1第一部分 马哲原理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 .智慧之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人类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2 世界观是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C 关于宇宙和人生根本道理的学问 D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3 一个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很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一观点主要说明A 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B 人生观反映出一定的世界观C 对人生的观点、态度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D 一个人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2、4 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的世界观属于A 宗教哲学 B 经院哲学 C 僧侣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5 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 有神论和无神论 B 唯物论和唯心论 C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 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或一致的A 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B 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C 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D 是一切哲学的观点7 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同个性的关系C 理论同实践的关系 D 物质同意识的关系8 . “哲学万能论”和“哲学无用论”其主要错误在于不懂得A 实践性是哲学的根本特征 B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C 哲学具有意识

3、形态性D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9 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标准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10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A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 世界的统一性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 D 世界的可知性1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的运动变化 B 世界的存在性C 世界的物质性 D 意识的能动性1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D 实践的决定作用

4、与认识的能动作用13 唯心主义产生的最初根源在于A 人类及其意识的产生 B 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出现C 产生灵魂不死观念和自然力被神化 D 宗教的出现14 .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即指“不离”)。这一观点是A 有神论 B 庸俗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15 .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唯心主义又是形而上学16 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而忘记 r 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观点是A 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

5、主义观点17.“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一切唯心主义观点18 解决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是A 物质 B 精神 C 实践 D 自然界19 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A 物质对意识的先在性、客观性、独立性B 意识对物质的派生性、可知性C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D 意识对物质的主观性、独立性20 哲学上称之为一元论的是指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 世界是发展的 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21 认为“个人的主观性”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是A 客

6、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 点 C 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22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 没有科学的实践观C 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 不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3 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一切唯物主义观点24 对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A 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5 对事物既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又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是A

7、折中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6 . 1747 年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发表人是机器 ,指出人与动物都是机器 but 人是一架极其精致和巧妙,能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的机器,这是一种A 宿命论观点 B 经验论观点 C 朴素唯物论观点 D 机械唯物论观点2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主要的缺陷是不彻底性,它的不彻底性表现在A 认为人是机器 B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C 否认事物的矛盾及其转化 D 唯心主义的历史观28 把人的感觉、经验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属于A 经验论 B 理念论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唯意志主义29 . “唯我论”

8、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人本主义30 把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这种哲学观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唯意志主义 D 存在主义31 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其中的认识论根源是指A 生产力水平低,社会文明发展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B 统治阶级的歪曲或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C 把认识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D 把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32 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 哲学的阶级属性 B 哲学的政党属性 C 一

9、切哲学的基本属性D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属性3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着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斗争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是确立A 科学的物质观 B 科学的实践观 C 科学的矛盾观 D 科学的历史观35 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的马克思一生有两个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联展考研网(http:/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考研网络辅导(http:/ 2A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

10、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C 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D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规律3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A 人类一切知识总和的科学 B 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C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D 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7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A 继承了以往一切哲学的积极、合理的成果B 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C 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 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3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 理论性和现实性 B 系统性和完整性 C 实践性和阶级性 D 革命性和科学性39 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A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

11、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B 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C 反对宗教神学观点 D 反对形而上学观点40 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是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髓是A 实践论 B 矛盾论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 始终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4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12、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C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D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4 .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一切唯物主义观点4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B 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 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46 物质和物质范畴是A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D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7 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 第一性和第几性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整体和

13、部分的关系 D 具有同一性的关系48 我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C 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 D . 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魂49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时间 D .空间50.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统一 D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51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 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 事物的绝对运动 C 事物的相对静止 D 事物的绝对静止52 . “万物都在运动,但

14、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命题是A 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 B 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者的观点,53 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特点的是A 物质 B 运动 C 时间 D 空间54 .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是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55 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科学依据是A 牛顿力学 B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 达尔文进化论 D 非欧几何和相对论56 . “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运动也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7 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需要说明它所处的经度、纬度以及与地面的距离。这表明:A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B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D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58 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