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72539205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简明》创新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称职/称颂解差/解元劲拔/遒劲困难/排忧解难 B、创伤/怆然熟稔/谂知畜养/蓄养粘连/拈花惹草 C、殷实/殷红投奔/奔流给养/给以强令/强人所难D、狭隘/自缢囹圄/蹂躏愠怒/蕴藉沼泽/天理昭然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并审议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B、春节之际,北京向全国游客送出约3万张故宫、颐和园等景区免费门票,并提供免费住星级客房等多项优惠活动。C、对奥巴马25日正式提名骆家辉

2、担任商务部长一事,美国侨报27日刊发社论指出,这是奥巴马一个明智的也是最佳的选择。D、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经153年承办单位办理,产生了明显成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答: 4、阅读下面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3分)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

3、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

4、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

5、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6、。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3分)()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

7、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分)三、古诗词鉴赏(8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长 相 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

8、)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荀子)(2)千古江山,。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古人为文很讲究文眼。有些文眼可能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眼并不在论点上,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其文眼在文章最末一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上,意在借古讽今。(4)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

10、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他在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他每天提心吊胆地进行着:先把原诗译成白话散文,然后反复推敲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穿越“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季老语)“文革”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

11、“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为其作传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祖国繁荣富强。”他对恩师们:德国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陈寅恪、胡适、汤用彤等教授前辈的由衷钦敬和缅怀,永生不忘师长的教诲与知遇之恩的无限深情。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深切恋情。他们并肩散步,笑语温馨。但是,季羡林想到远在祖国的妻子儿女,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为着不

12、伤害别人,只好克服自己,“让正在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然而,直到耄耋之年,季老还在深深地追思忆念这位异国恋人。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实季老正是这样的品德崇高、个性坚毅的人。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但是绝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朴实。季羡林的不寻常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他衣着朴素,总是穿着一身

13、洗旧了的卡其布中山装,以致来报到的新生误认他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他安详恬静,从不疾言厉色,“表面上严肃得有点让人敬畏,内心却是滚烫的”。他总是以平和博爱的胸怀,真诚丰富的感情待人对物。他喜爱动物花草,甚至“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他宽容和谅解了“文革”中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文革”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敬。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在学术园地里,他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总是每天清早4点起床,伏案工作,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