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253826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第 1 页 共 7 页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明朝统治后期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奸臣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宦官专权和东林党的反宦官斗争;土地兼并愈演愈烈。2.了解明末农民起义:陕北起义;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3.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从危机的逐步加深,认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并进一步认识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明朝极端专制的政治体制是产生宦官专权的温床。表明明王朝已走向衰落。2.学习东林党与宦官专权的斗争,认识东林党是地主阶

2、级内部的反对派,他们揭露魏忠贤的专横跋扈,目的是为了克服明朝统治的危机。东林党的出现,对中国近代政党的产生有一定影响。3.通过学习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对农民经济剥削加重,加上天灾不断,农民被迫起义。4.通过学习明末农民战争,认识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矛头直指明末严重的土地兼并,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明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前进。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和宦官专权出现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的特点,并在此

3、基础上评价明末农民战争,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比较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重点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2.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具准备1.投影仪。2.地图:明末农民起义图 。3.自制投影图片: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简表 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比较表 。教学方法1.讨论归纳法:组织学生对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加以讨论归纳。2.讲述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

4、做讲解。对农民起义的经过也由教师简单讲述。3.联系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比较。如: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第 2 页 共 7 页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为非考试内容。主要叙述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内容比较集中,重点也比较突出,在教学时注意:1.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对“均田免粮”口号的评价。2.对一些联系比较的问题,如:秦末农民起义、

5、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可以使所比较事件的异同点显得一目了然。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叙述式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他认为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君主不够专制。所以,朱元璋就对国家机构进行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具体的措施有:投影显示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1)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 府改 大 都 督 府 为 五 军 都 督权 分 六 部废 除 丞 相

6、,皇权空前提高地方:三司分权(2)制定大明律(3)设厂卫特务机构(4)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师这一系列的措施,确实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宦官专权。最终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之二:对比复习提问式导入师大家还记得唐朝后期的政治状况吗?生唐朝后期统治日益腐败,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现象,后来还导致农民起义。师对。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重用奸臣,统治腐败。一场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而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些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愈演愈烈,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

7、治,使唐朝的统治更加黑暗,导致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唐末农民战争。师这是唐朝。我们再往前推一段时间。大家还记得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状况吗?生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东汉政治一片黑暗。当时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黄巾起义。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而后东汉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第 3 页 共 7 页师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局面与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生政治都很腐败,出现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割据混战、农民起义等局面。师对。这两个朝代,在中后期统治都日益腐败,

8、在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在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尖锐,有宦官专权、割据混战;阶级矛盾也极其尖锐,都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现象在明朝中后期是否也出现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板书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教师提问明朝建立初期,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明太祖通过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以图长治久安。但是这种君主专制统治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因此每一个封建王朝到它统治的中后期都会出现政治危机。主要表现在统治腐朽。好,明朝的政治腐朽有哪些表现呢?学生回答皇帝昏庸,奸臣当政,宦官专权。教师讲述归纳得很好。明朝政治的腐

9、朽首先就是皇帝昏庸腐朽,奸臣把持朝政。板书1.皇帝昏庸腐朽,奸臣把持朝政教师提问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自明武宗开始,屡出昏君。武宗长期不上朝。继位的世宗迷信道教,无心过问政事。神宗更是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教师提问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带来了什么恶果呢?学生回答君主不理政事,使朝廷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手里。教师讲述对。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奸臣把持朝政的现象。特别是世宗时的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无恶不作。同时,又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板书2.宦官专权和东林党的反宦官斗争(1)宦官专权教师提问在明朝出现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君主不理朝政。教师提示对。但这只是表面原因。还

10、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学生回答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教师提示对。宦官专权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那么与明初君主专制的加强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东厂、西厂的设置,加强了宦官的权力。教师讲述对。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是由宦官统领的,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这样就使明朝的宦官权力特别大,比其他的王朝更容易专权。教师提问明朝专权的宦官有哪些?学生回答有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教师讲述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朝专权的宦官很多,从明英宗时的王振开始,宦官专权的局面在明朝屡次出现。如明武宗时期的刘瑾,他还号称为“刘皇帝” “立皇帝” 。特别是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独揽朝政,党羽遍及天下,形成

11、“阉党” 。他们排挤打击正直官员,造成极端恐怖的黑暗统治。他使明朝以至中国封建社会的宦官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把广大人民逼入水深火热的困境。教师过渡魏忠贤的专权,激起东林党人和朝中正直官员的反对。板书 (2)东林党的反宦官斗争教师提问谁来说说有关东林党的事?学生回答东林党是由无锡的东林书院而得名。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回到家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第 4 页 共 7 页无锡。他同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在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并得到社会上对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的拥护,也得到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教师讲述我们一起来看看顾宪成的

12、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著名的对联表现了东林党人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尚情操,为后人广为传诵。东林党人上书弹劾魏忠贤的罪行,反对宦官专权,结果遭到魏忠贤的迫害和镇压,最后,甚至连东林党在各地讲学的书院也全被拆毁。教师过渡宦官专权使明朝的腐败统治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政治上的腐败在经济上必然会引起土地兼并严重。因此明朝的土地兼并到了不可控制的局面。板书3.土地兼并严重教师讲述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皇室贵族、功臣和宦官占有成千上万亩的土地。明神宗一次就赐给他儿子福王 200 万亩。地主和官僚也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纷纷失去土地,或沦为

13、佃农,或流离失所。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明末农民战争。板书二、明末农民战争1.陕北起义(1)原因教师提问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首先是明末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统治黑暗;其次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第三是明朝末年,天灾不断。但明朝政府却又向农民加派三饷,即“辽饷” 、“练饷”和“剿饷” 。教师讲述对。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明朝政治的腐败,统治黑暗。第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第三是明朝后期,政府因财政困乏,而不断加派三饷。第四是明朝末年,天灾不断,特别是陕北地区连年灾荒,但官府却照旧催逼租税,这是直接原因。于是在陕北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板书 (2)起义教师提问当时主要

14、有哪些农民起义军?学生回答主要有王二的起义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响应。教师讲述1627 年,饥民王二在陕北首先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二起义后,陕北各地农民纷纷响应。涌现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农民起义军。其中,高迎祥是实力较强的一支,他自称“闯王” 。他牺牲后,有李自成继任闯王。起义军的主力分成两支,一支由李自成率领,另一支由张献忠率领。我们主要学习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发展情况。板书2.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1) “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教师讲述李自成起义军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学生回答李自成在大军进入河南后,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教师自问自

15、答1640 年,李自成农民军进入河南。为什么进入河南后,李自成立即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呢?这是因为,那时的河南土地兼并很严重,刚才我们讲到的得到 200 万亩土地的福王就在河南省。而且,那时的河南连年遭受风灾、旱灾,饥民遍野。针对这种情况,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教师提问 “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学生回答 “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因此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起义军很快攻克洛阳和长安。并建立了大顺政权,而后,又攻占了北京,推翻了明朝。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第 5 页 共 7 页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呢?学生回答因为“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教师提示对。那么为什么“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我们就能说它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呢?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经济基础的问题。学生回答因为封建社会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均田免粮”口号已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触及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教师讲述对。 “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