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252956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4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 头表示地 质作用。读图回答 13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 B喷出作用C地壳下沉 D高温熔融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解析:第 1 题,据图可以判断,甲为喷出型的岩浆岩,如玄武岩;乙为侵入型的岩浆岩,如花岗岩,选项 B 正确。第 2 题,沉积岩是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的, 选项 A 正确。第 3 题

2、,甲为喷出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乙为侵入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存在化石和具有层理结构均属于沉积岩的特征,大理岩属于 变质岩。答案:1.B2.A3.A(2014南京二模)读红海剖面示意 图,回答 46 题。4有关图中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5图示区域的地壳()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6关于图示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富B太阳能丰富,风浪巨大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D狭长海域,重要能源运输通道解析:

3、第 4 题,由图可知,岩石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可能带有气孔;岩浆通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玄武岩可能重熔为岩浆,重新返回软流层,但 软流层不属于岩石圈。故 A 项正确。第 5 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处于板块生长边界,岩层发生断裂,应是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水平挤压形成的是褶 皱;垂直运动形成的断 块山或谷地。故 A 项正确。第6 题,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是红海,水域狭长、封闭,水 资源短缺,风浪小,蒸发旺盛,几乎没有陆地河流汇入,所以水循环为 海上内循环,是波斯湾石油运输到欧洲的重要通道。故 D 项正确。答案:4.A5.A6.D(2014天津滨海新区联考) 下图为内蒙古某山一处花岗岩“石林

4、”景观。完成78 题。7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A玄武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岩浆岩8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 风化、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 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 风化、侵蚀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 风化、堆积解析:第 7 题,花岗岩是侵入型岩 浆岩。第 8 题,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 蚀等作用形成“石林” 景观。答案:7.D8.C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结合大峡谷某段景观图,完成 91

5、0 题 。9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花岗岩 B玄武岩C石灰岩 D大理岩10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固结成岩C固结成岩板块运动地壳断裂 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侵蚀搬运解析:第 9 题, “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 ,所以岩石为沉积 岩。第 10 题,峡谷地区的岩石为沉积岩,所以,在峡谷形成的早期,应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期地壳上升,外力侵蚀作用加强,形成峡谷。答案:9.C10.A1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

6、的塑造”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 地壳运动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 风力搬运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风力侵蚀D新疆“魔鬼城”风力侵蚀解析:选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魔鬼城”风蚀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的重要类型。二、综合题(共 56 分)12(28 分)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4 分)()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雅丹地貌沙丘地貌A BC D(2)按照地质构造,天山为_,专家推测其形成与_ 板块向北移动有一定关系。(8 分)(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

7、丘地貌的形成原因。(8 分)(4)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8 分)解析: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第(2) 题,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 向亚欧板块俯冲有关。第 (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而沙丘是 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第(4) 题,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答案:(1)A(2)褶皱山印度洋(3)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作用力侵蚀的结果

8、,沙丘地貌是该种作用力堆积的结果。(4)岩层断裂下陷而成。13(28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 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 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 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 的主要原因。材料 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料 1 图中板块 a 是_板块,和材料 2 图中_(A 或 B)处的板块一致。(4 分)(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 ,主要自然资源有_。(8 分)(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 岩石)。(

9、4 分)(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 ,这说明 (4 分)()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4 分)()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6)根据材料 1 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4 分)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与探究 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 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 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

10、此这里地壳活 动频繁,地 热资源丰富。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3)沉积岩(4)A(5)B(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1读下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选 C。岩浆岩在地球表层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可固结形成沉积岩。2.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效果最佳解析:选 A。从

11、图示可以看出, 该岩石岩性坚硬, 为花岗岩,长期受海水侵蚀、风吹日晒等外力作用影响,逐渐形成了 图示景观。 该岩石不能反映出所属 热量带,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观赏。3(2013高考广东卷)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选 B。图中显示的是一个向斜山,无论褶皱还是断层,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2012高考上海卷)板块 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 45 题。4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5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

12、海沟 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解析:第 4 题,在大洋底部的板 块张裂边界,来自 软流层的岩 浆在高压作用下沿着板块扩张所形成的裂隙喷出海底地表;火山喷出物质受海水冷却凝固,在裂隙两边堆积升高形成大洋中脊。第 5 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位置较低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升并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脉。答案:4.C5.A(2013高考北京卷)读下 图,回答 67 题。 6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 BC D7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解答本题组

13、的关键是利用图例,明确地 层顺序以及地 质构造的特点。第 6 题,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 这样的地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可溶性石灰岩,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新、内蒙古气候干燥,苏、湘石灰岩分布少,故正确。第 7 题,甲乙距离较近,而乙地侵蚀到砂岩,上覆石灰岩已经被侵蚀掉,故 A 项错误;乙处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谷地,故 B 项错误;丙处在背斜顶部附近,岩层破碎,地势较陡,容易出现滑坡,故 C项正确;丁处是向斜山,故 D 项错误。答案:6.C7.C(2013高考天津卷)读下 图,回答 89 题。8据图中珊瑚

14、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9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珊瑚礁(岛) 的形成过程。第 8 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 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第 9题,珊瑚礁( 岛)是死亡的珊瑚虫沉 积而成的。答案:8.C9.D(2013高考福建卷)下 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 1011题。10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 D河漫滩1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C D解析:提取关键信息和读懂景观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 10 题,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根据河流堆 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可知,宽谷中分布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只能是河漫滩。冲 积扇多位于河流的出山口 处,三角洲位于入湖口或入海口处,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洪积平原,因此可以排除 A、B、C 三项。第 11 题,沙丘是“爬升沙丘” ,又是河流的堆 积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必然是由河水向河岸一侧作用。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沙丘剖面的形状。的坡度及形状符合景 观图的情况。答案:10.D11.C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