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

上传人:午*** 文档编号:172435907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老师随笔教学设计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三年级语文随笔教学设计1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

2、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

3、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

4、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

5、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一

6、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

7、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不仅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而且三年级语文随笔教学设计2 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沉默”的可贵之处。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得到启示,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

8、沉默”的含义及可贵之处。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那你爱他(她)们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24课“可贵的沉默”。 提问: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带着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 2、回答: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用符号把这三部分内容划分出来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的道理 (一)阅读第一部分 1、划出你感受较深的句子,谈谈体会 2、理解“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读出孩

9、子们的兴奋之情。 (二)过渡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是不够的,老师还想寻找一种埋藏在学生们心底的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1、请同学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2、想想这个时候,孩子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3、结合插图,对比孩子们的两种不同表现。 (三)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可贵的沉默之后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读后面的内容 1、从哪些句子你看到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 2、老师仿佛真的听到你们父母在由衷地夸赞你们,作为老师的我也为你们而高兴,我也想读一读,同学们想听吗?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想

10、对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父母爱孩子 (自然、伟大) 孩子爱父母 (真诚、可贵)三年级语文随笔教学设计3 拉萨的天空教案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

11、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

12、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三年级语文随笔教学设计4 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语境中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呼吁”等词语的

13、意思;读懂第二节中写燕子濒临死亡原因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说清政府“呼吁”的具体内容;能体会作者按“先总写在具体”的写法来描述人们救护燕子的过程;感受瑞士人民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然流畅,语速适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专列”,引入故事。 1、揭示课题,理解意思。 板书课题,理解“专列”,了解课题意思。 2、学习第一节,重点理解“特殊”。 (1)出示第1、2句,指导读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理解句中“特殊”一词的意思。 (3)因为人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所以让人心生疑问。 出示句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跋涉,怎么还用专

14、列送呢? 指导读好问句。(了解了“专列”的含义,给学生留下了质疑,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用专列送燕子?读课文整体感知,按要求找到对应的小节。(出示表格) 2、交流校对。感知课文将结果分两部分写的特殊写法。 三、抓关键词,读懂句、段,感知写法。 1、抓“麻烦”一词,了解事情起因理清第2节中句子关系。 (1)为什么要启动燕子专列救助燕子呢?读第2节,划出具体原因。 (2)读句找原因,理解词语,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原因一:长途跋涉 引导了解“跋”与“涉”的字义,理解“长途跋涉”一词的意思,感受燕子迁徙路途的艰辛。 板书:累 原因二饥寒交迫 联系上下文,引导了解燕子“饥”与“寒”的原因。 板书:气温骤降几乎。 指导书写:骤 (3)理解词语:濒临死亡;朗读句子,体会燕子遇到的种种麻烦。 (4)圈划关键词“麻烦”,引读第2节,了解这一小节就是围绕“麻烦”一词,写清楚了故事的起因。 2、抓“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