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上传人:午*** 文档编号:172435700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

2、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

3、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

4、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 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

5、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 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

6、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2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

7、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

8、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

9、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

10、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

11、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

12、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13、?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3 蜜蜂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14、 这篇课文语言严谨,层次清楚且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3.体验人物思想感情,培养认真治学的态 过程与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预先准备关于蜜蜂的科普知识;2.抓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待学习与对待科学研究都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15、爱小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