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2433779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张连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连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作者:张连仲 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课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小学英语的关注和研究也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这是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几年来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此同时,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小学英语教学界的重视:小学英语教学要防止和纠正对“正规化”的误解,纠正过分强调传授语言知识体系的认识和做法。这些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是:在语言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的体系性,从成人和“专家”的角度设定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忽视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内容和概念的传输,忽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学习技能培养;在教学评价上

2、,过于倚赖单一的客观性试题,缺乏对多元评价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丰富与应用。在这种错误认识影响下的教学结果,必然会使所谓的逐渐“正规化”背离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规律,压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限制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当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应警惕和避免另外一种所谓的“正规化”,即误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就是蹦蹦跳跳,做游戏,只要课堂热闹就是“新时代的小学英语教学”。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正规化”首先是科学化和人性化,即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基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和评价模式的选择等都应反映这一基本点。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绝不是要否定小学教学的发展,而是

3、期盼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正规化”的问题反映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争议也很多,反映出不同的外语教育理念。本文主要从评价,特别是终结性评价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讨论,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 评价和测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各地对教学评价做了积极的探索。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与经验。但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在目标、工具、方式和实施等问题上有待解决的认识和操作问题仍很多。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地不同的评价与测试设计(如期末考试等纸笔类试卷等)中还存在着一些违背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目标的做法,具体表现为评价方式单调和僵化,试题设计上过分突出对语言结构

4、的检测,忽视对语言表意作用的考查;特别是有些大规模的阶段测试(姑且不论这种测试的必要性)受其他学段甚至是高考试题的影响,在测试设计中追求所谓“正规化”(或标准化),这种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应该回应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教育部关于小学开设英语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教基20012号文件)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建立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这个论述是十分正确和重要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

5、本的教育理念,是在整体考虑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对小学英语阶段性特点和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准确描述,是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指导方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落实。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本校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还应着重落实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面向全

6、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在日常评价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有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评价对学习的积极意义,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在评价技术上,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向学生公布和解释评价标准,与学生形成共识,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评价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学习同伴)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互相取长补短,互助合作。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个性特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教师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喜好什么

7、样的学习方式,喜欢哪些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地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并做好评价后的分析和反馈。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对已经开展的活动的分析,为即将开展的活动提供调整的依据。 2.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个人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性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不应仅仅为了鉴定或是选拔,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自觉地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与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在评价方式上,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研究和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与学生就其发展状况进行交流并给予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反思自己

8、各方面的情况,不断改进,得到更快的发展。 3.激励性原则 在小学英语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用赞赏的眼光,多角度和多方面地看待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努力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效,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和乐于评价。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不仅会影响其英语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的学习态度,乃至形成自信的人生态度。 4.多样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要理顺评价与教学的关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服务于教学的总体目标,即评价为教学服务,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和以考代教;更不能本末倒置,使教学受制于评价。无论教

9、师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等丰富多样的和综合的语言技能活动。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也应在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评价所选择的材料及其难度要适中,并应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评价的形式要为学生所熟悉,要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接近,且指令清晰,能让学生明白完成任务的步骤以及可能用到的技巧,以使评价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因使用过于繁杂的评价程序而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并因此降低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应进一步

10、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功能和作用。语言学习的评价与测试本身就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针对当前教学的现实需要,笔者列举一些评价形式,供教师设计终结性测试试题时参考。 1.听做 比如,听指令选图,听指令画图,听指令涂颜色,听指令做动作,听音给单词(图像)编号,听写字母等。 2.听说 比如,听指令说话,听说话(或对话)后重复、接续,听指令唱歌,听指令说歌谣等。 3.看说 比如,看图说单词、说话、说课文、说故事,看图说歌谣,看图唱歌,看图拼读单词等。 4.表演 比如,唱歌表演,说歌谣表演,讲故事表演,看表演讲故事,短剧表演,说课文表演,看表演说课文等。 5.阅读与反馈

11、 比如,跟读单词、课文、歌谣等,看图读单词,看图读句子,看图选图的阅读理解,看已学单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按正确的重音和语调读语篇等。 6.书写 比如,抄写字母、单词、句子,看图写单词,听写单词,看图写句子(适合高年级)等。 上述列出的评价和测试的形式仅仅是一些示例,这些评价形式很多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练习或活动形式,或者是形成性评价经常使用的形式。这说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以下更为明显的特征:以班级为教学和评价的基本单位(而不是更大规模的),以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为教学和评价的基本方式和形态(是关注过程的教学,而不是指向终结性测试的教学)。此外,我们对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的结构设计应从多方面考虑;形式

12、、功能和它们的恰当组合需要结合各阶段教学目的和评价目的进行认真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正在飞跃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亟待研讨和回答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学英语教学会克服困难和障碍,逐步达到科学的和成熟的正规化。对此,我们充满希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Kathleen,B.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陈琳.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蔷,张连仲.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英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