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72430470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5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021年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新增考点一:教育的基本形式 从纵向看:落后的、原始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 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新增考点二: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 基本标准。 其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2. 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古典自由主义(夸美纽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民主主义学派(

2、强调个人自由,教育平等) 新增考点三: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新增考点四:韩愈的师道 由“人非生而知之者”,肯定“学者必有师”。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是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 文,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1,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 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3、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 也是教育的

4、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 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P11) 教育媒介是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教育活动 的中介。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 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

5、施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 所采取的办法,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 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 生的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朱熹) 生物起源说(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

6、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 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 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 社会属性。 3.劳动起源说(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2,3,资料卡片:教育的基本形态(P13) 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 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

7、学习化社会 的终身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 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 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 产和相分离;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象征性功 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

8、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五帝时期已有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是萌芽状态的学校。夏代 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商代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 “小学”“庠”“序”,X 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西周“学在官府”又称为“学术官守”,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西周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当时的学校教育轻视体力劳动。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 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私学的 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

9、个重要的里程碑。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元朔五年设立太学,是最高教育机构;东汉设立鸿都门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 学校。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文翁兴学”。隋唐时期科举制,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 学的主干。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 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印度 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记诵吠陀经,僧 侣是唯一的教师。后来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

10、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 训练的任务,农民子弟和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 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希腊教育 古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 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斯巴达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教育目的是 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4,学、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

11、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 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3.近代社会的教育 19 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 制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治化 4.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

12、性、终身性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相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 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教育的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 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 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育的多元化

13、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的全球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 示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P19) 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 都可以构成教育问题,只有当教育现象中的某些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 时候,才能构成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问题(P20)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教育与外部诸,5,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

14、育最基本的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即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另一条是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即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资料卡片: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 教育学不等于方针政策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 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一门学 科。 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P21,1-6,现代教师应具备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

15、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韩愈的师 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论教育内容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 容的四个方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16、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启发诱导 (P22) 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 其辞。”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 年。 第二,因材施教 第三,学、思、行相结合 第四,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荀子: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闻见知行 墨子:兼爱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 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个方面:亲知、闻知、说知。必 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顾的方法来获得知识,6,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道法自然”,主张培养“上士”或“瘾 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提倡“用反”“虚静”等辩证原则。 学记: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在战国末 期,作者乐正克,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