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in****us 文档编号:172427943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单元 复习 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课文回顾,9. 骆驼寻宝记(陈伯吹)10. 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 11. *巨人和孩子(王尔德)12. *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骆驼寻宝记回顾,复习重点难点提示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骆驼寻宝记回顾,童话 童话是一种用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文学体裁。它以叙事的手法来表现中心、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象征、夸张、比喻等手法,深入浅出地给儿

2、童以教益和启迪,骆驼寻宝记回顾,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犀牛(x) 狼嗥(ho) 斑鸠(ji) 旱獭(t) 沙獾(hun) 篱笆(b) 鹌鹑(n chn) 鹧鸪(zh g) 嫉妒(j d) 偎依(wi) 瘸拐(qu) 瀚海(hn) 饶舌(ro) 踽踽(j) 温馨(xn) 淙淙(cng) 潺潺(chn) 玛瑙(no) 琥珀(p) 呼啸(xio) 惊愕() 芨芨草(j,骆驼寻宝记回顾,词语积累 跃跃欲试:心情急迫地想要试一试。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 离奇:(情节)不平常;出人意料。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高瞻:站在高处看;瞩:注意地看。 垂头丧气:低着脑袋,无

3、精打采。形容失意懊丧萎靡不振的样子。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徘徊,逗留。本文指前者。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而发怒。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儿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骆驼寻宝记回顾,作者简介 陈伯吹(19061997),现代儿童文学家。江苏省宝山县(今属上海市)人。16岁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27年,所作以乡村小学为题材的、具有报告文学色彩的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出版。1946年,在上海与李楚材等发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开展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1949年编选1948年儿童文学创作选出版,骆驼寻宝记回顾,时代背景 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4、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一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付出努力,结果终将一事无成。 作者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社会,写得很有时代特点,骆驼寻宝记回顾,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用各种动物在寻宝路上的纷纷攘攘而又无功而返,衬托骆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宝贝改造沙漠的植物,赞扬了骆驼的高尚的思想境界,骆驼寻宝记回顾,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0)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1段为这部分的第一层,作者用极简练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禽兽国的各种动物急切地要去寻宝的

5、情景。第2至第4段是第二层,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写了十几种动物是怎样各怀私心、踏上寻宝道路的。第5至第10段为第三层,作者准确地抓住各种动物的特点描写他们纷纷退出寻宝道路的种种表现。这部分中,作者用了一大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做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 第二部分(1119)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第11段是这部分的第一层,正面描写骆驼给人的印象。第12段是第二层,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反衬骆驼的寻宝的困难和坚强。第13段是第三层,写骆驼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的遥远和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的寻宝经过。第14至16段为第四层,写骆驼来到珍宝关后,没有向仙

6、女要珍珠玛瑙之类的宝贝,而是要了适于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第17至19段是第五层,写骆驼回到家后要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记回顾,写作特色 1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有详有略,对比强烈 2运用象征手法,使童话内涵丰富 3语言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地毯下的尘土回顾,字音及词义: 葱茏:青翠茂盛。 眷顾:关怀照顾。 津津有味:特别有兴味。 勉强:课文中的意思是将就,凑合。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 真挚:真诚恳切。 异口同声:不同的人说出同样的话。形容很多的人说同样的话或意见相同。 遗憾:课文里是失望、不满足的意思。 教诲 :教训,教导,地毯下的尘土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标题“地毯下

7、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灰尘,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地毯下出现的金币只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的结尾告诉读者,米妮由此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这实际上是在教育小读者要向米妮学习,也养成良好的习惯,地毯下的尘土回顾,文章脉络 家境拮据,生活窘迫 寻找工作,误入小屋 收拾房间,受到赞赏 接受邀请,细心工作 风景迷人,忘了工作 心理矛盾,完成工作 十二金币,酬谢诚实,地毯下的尘土回顾,写作方法 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除了用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

8、合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外,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作者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米妮留在小矮人那里的最后一天,由于米妮津津有味地欣赏窗外的美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打扫完屋子后,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在这里作者变换了一种写法,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即采用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妮的心理活动,地毯下的尘土回顾,重难点导析 标题的深意 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全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

9、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故事开头也不像一般文章那样讲究扣题呀、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巨人和孩子回顾,字音及词义: 栖息:停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肆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聆听:听。 咆哮:(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中指风猛烈吹过的巨大声音。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妙不可言:妙到极点,无法用言语表达。 欣喜若狂:快乐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极点

10、,巨人和孩子回顾,关于作者 王尔德(18541900),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巨人和孩子回顾,整体感

11、悟 一、谋篇立意 文章通过孩子与巨人的冲突,意在告诉读者,人们会为自私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文章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没有了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第三部分(1122),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巨人和孩子回顾,写作方法 语言特点及修辞的运用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十分注意语言与修辞的作用,写得形象生动、充满感情,巨人和孩子回顾,重难点导析 精句解析 然而春天再出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秋天把金色的硕果送给了千家万户的花园,却什么也没给巨人

12、的花园。“他太自私了。”秋天说。就这样,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 段中“春天”、“硕果”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引人联想;“千家万户”与“巨人”的对比突出了巨人的凄凉结局。秋天的话指出了这种结局的原因,从而有力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字音及词义: 喧闹:声音大而热闹。 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孤单困苦。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忧郁:忧伤,愁闷。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之中。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回:盘旋往复。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控制,抑制。 如痴如梦:形容人的精

13、神过分专注于一件事而失去常态,神思恍惚。 自告奋勇:形容自己主动要求承担某项任务。告,称说,表明,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关于作者 乔治塞尔登(192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康涅狄克州的哈特福德,1951年在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著有多种儿童文学作品,如能潜水的狗(1956)、海底公园(1957)等,最负盛名的是蟋蟀在时报广场(1960),这部作品受到美国图书馆杂志纽约先驱论坛报书评版的好评,荣获纽伯利儿童文学奖第二名。近时作者又出版了两本有关小蟋蟀切斯特故事的续集:蟋蟀切斯特鸽背上的旅行(1981)、蟋蟀切斯特的新居(1983,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关于课文 乔治塞尔登曾经养过一只“蟋蟀”,那只

14、蟋蟀躺在蟋蟀在时报广场里。40余年过去了,那只蟋蟀依然在嘹亮地鸣叫着,叫得使人心慌,叫得使人心动,叫得使人心疼,叫得使人心碎。在它的叫声中,我们可以初步地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了解美国现代都市下层人民和流浪汉的生活状况,了解人性的美好,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蟋蟀在时报广场是一篇富有异国风情的优秀童话作品。通过这篇童话可以让我们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了解美国现代都市下层人民和流浪汉的生活状况,了解人性的美好。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能帮助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上的阴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文章脉络 全文共22段,可分为如下情节: 切斯特初到纽约 切斯特初

15、露才华 切斯特误食钞票 切斯特答谢朋友 欢庆宴引发大火 切斯特广场音乐会,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写作方法 1. 通过刻画典型化的形象表现主题 2. 关于角色 正直的蟋蟀、聪明的老鼠、宽厚的猫儿,无不形象鲜明,生动可爱。如果说老鼠塔克和猫儿哈里是城市流浪者拟人化的形象,那么切斯特无疑是乡村流浪歌手的化身,小学生马里奥则是城市贫民的代表。切斯特,他的名字足以证明它是一个有较高音乐天赋的蟋蟀,蟋蟀在时报广场回顾,重难点导析 精句解析 老鼠塔克看到这一切,非常兴奋。他认定蟋蟀切斯特是很有才能的。他告诉切斯特,才能是宝贵的东西,绝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纽约的人愿意对有才能的人付出报酬。 用社会性、人性的视角来写童话于此可见一斑。文句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某些积极的因素,给人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