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

上传人:in****us 文档编号:172411452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6.24《采薇》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薇,诗经,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诗的思想内容。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 3、学习诗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检查预习,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中诗的分类,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

2、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

3、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的深远影响,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

4、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诗经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一、朗读全诗,正音,载(zi)饥载渴,雨(y )雪霏霏(fi,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 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二、疏通语句,探究: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有何特点,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