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诗词阅读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w****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5KB
约5页
文档ID:172380105
古代诗词阅读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_第1页
1/5

古代诗词阅读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满江红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 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同时,还对自己这样笑尘劳、三十九非,长为客,被朝廷调来调去的之行感到失意和无奈。

2:这首诗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对江上和岸上的景物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的结合,采用了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指点江山、怀古论今,感叹人物命运人事多乖,抒发胸中的郁闷与不平 阅读练习二 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1分)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from 古代诗词阅读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end#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3、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和独特的表达效果?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词牌名(1 分) 2 . B ( 3 分) 3 .示例:梦中行遍,恰恰是现实中无法做到的现实中希望能为国请命的愿望,无数次的想,只能由梦中实现,强烈地衬托出多来词人雄心壮志未能实现的内心的寂寞与愁苦。

4 分) 赏析: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至三,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

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来之感慨,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成人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

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我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