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72332402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祝愿天下莘莘学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汇编 一、综合性学习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

2、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_和_。(填序号)寥寥无几窗明几净曾几何时异曲同工是非曲直曲径通幽(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_。(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填序号)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

3、,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_,享誉世界下联:燃灯塔_,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

4、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_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5、)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_,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_。二、诗歌鉴赏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B.本诗本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

6、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2.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3.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点: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_”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中“_”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还有很多,比如 “_,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7、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8、,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是一份文言词汇积累表格,请补全表格内容。在句中的意思句子与词语所属篇目都悉如外人(悉)桃花源记_桃花源记皆若空游无所依(皆)_百废具兴(具)岳阳楼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文章中有一句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结合前后文,推测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4.下面是某同学在复述桃花源记内容时的发言,请选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将横线处补充完整。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_”。进入桃花源后,他感觉到桃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离开桃花源时,他却 “_”,但后来再来找寻时还是“_”。四、名

9、著阅读(题文)鲁迅在评价*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始见矣。”请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写出符合此观点的情节。人物情节(不超过10个字)_(题文)请从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阅读下面文段后的启示。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罢通“疲”,这里指停止。五、综合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0、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到“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三条文化带所涵盖的范围是北京市市域16000多平方公里,比我们以往文物保护涉及的范围要大得多,针对性也要强得多。三条文化带的实施,不仅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而且有利于疏通北京*文脉,为 古都风貌全面保护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础。同时,依托北京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包括京津冀三地三个文化带周边区域社会文化及区域经济更好地全面发展。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

11、介绍,根据遗产保护需要,“西山文化带”对原区域范围做了适当调整,不仅将海淀“三山五园”全部纳入其中,还增加了西山部分区域和北京旧城的长河历史文化廊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和最为多元的文化元素。通过初步统计,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时期,文化遗产众多且保护级别高,包括世界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比如以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及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寺庙文化;以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此外还有陵墓文化、教育

12、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可以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就像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带动社会文化更好发展。1.对材料中两处所填词语与句子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展现 一本文化巨著B.构建 一本文化巨著C.展现 一艘起航巨轮D.构建 一艘起航巨轮2.下列三个选项中,不属于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填序号)文化带的文化类型多样文化带的经济效益显著文化带将推动社会发展3.为响应“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某微信公众号举行“我为文物开发利用献计策”活动。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向此公众号发送微信,为运河的开发利用提一条具体建议。在谈到对文物的开发利用时,一位专家说:“比如一个老房子,经过

13、岁月流逝、风霜雨雪,怎样能让它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这个地方有人气。”六、现代文阅读阅读我家有条大运河,完成下列小题。我家有条大运河王也丹这话,是我十岁那年,听一个叫莉莉的小女孩说的。她无意中的误导,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大运河是莉莉她们家的。那年,家里来了父女两个,父亲四十岁左右,女孩十一二岁的样子,叫莉莉。莉莉很洋气,梳着乌黑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我父亲那时是乡企业领导,她父亲好像是因为工作关系来到这里的。依稀记得,我带着莉莉去了村南的安达木河边,趟水,摸鱼。当时的安达木河水草丰茂,水面也还宽阔,是村里孩子的乐园。莉莉却不以为意,她说,我家有条大运河,比这河大多了,

14、宽多了,岸边还有一座宝塔呢。莉莉的自得让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自卑。那晚,他们住下了。忘了都聊些什么了。第二天早晨,莉莉把她盖的被子叠成了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我又惊讶了。我们平时的习惯都是把被子叠成长方形摞在炕梢的。她是怎么叠成方形的?我没好意思问。早饭后,他们走了。临走,莉莉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去通县,我带你看我家的大运河。我才不去通县呢,你家有运河,我家有安达木河。我在心里说。看着他们上车了,走远了,我奔回屋里,想研究一下被子是如何成豆腐块的,却发现母亲早已把它又变回长方形摞在被垛上了。可“大运河”三个字却是这样烙进了心里。正式知道大运河的著名是在读中学时的课本里,这条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