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72329448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PPTX 页数:4 大小: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21年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 动事物发展。 基本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同 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 否定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 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 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斗争,在对立面的

2、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 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 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 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 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 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

3、现在:对立统一规律揭 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 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 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 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 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 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物 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 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

4、一规 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 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量 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1,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 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 了辩证运动的实质,2,量变质变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 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 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5、源泉、动力。量 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 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 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 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 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1.涵义 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 基础、实践的起点。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 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

6、则。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割裂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两种形而上学:“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它们割裂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3.方法论意义 、要坚持适度原则,3,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7、所以,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 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 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 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 物的飞跃和发展。 、要重视量的积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 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 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

8、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 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 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就好像开门,猛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用力门才能开一样。 说中国实现民主的途径就和开门是一个道理,不 能急躁,这就是适用了量变是 质变必要准备的哲学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日益”、“日损”都 是量变的过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有步骤、 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 .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

9、漫长和艰辛 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 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 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而且量变的过程也是有意义 的,这意义的来源之一是质变的回溯。质变目标的回溯使量变过程的艰难困苦具 有意义。 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 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 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 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不要做满足于微 小进步的庸人。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

10、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 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 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4,否定之否定规律,释义】: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事物的发展 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 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 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 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 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

1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 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 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 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论述,并且发展这个概念已经包含变化的方向(即向 上)。 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 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 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 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 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 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 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 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