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72305896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汇款》_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第一次汇款 _模板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填写汇款单的方法,体会小作者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重点、难点:学会填写汇款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命中有许多第一次, 每个第一次都会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这位小作者第一次汇款的事,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2、集体读课文题目。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四、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汇款?(2)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写了汇款的经过?2、交流讨论。( 1)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2)课文 2 5 自然段写我的汇款经过,是分几层意

2、思来写的?(发愣 阿姨指导 介绍收据的作用)( 3)读了这部分内容,你了解了什么?3、指导朗读。4、集体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情。五、作业练习写大写字。19第一次汇款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正确读写 “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 ”等词语;练习用 “仍然、果然 ”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

3、标:1学习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18 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认读 “箱 ”、 “倍 ”、数数( sh

4、sh)、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1941 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 年 9 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 “木匣 ”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 “木匣 ”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5 自然段的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5、”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分到第二段里。)5分段归纳。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 经过思考, 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明确: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

6、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明确: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抗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明确: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 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3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7、,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思考:科利亚埋下木匣后,有没有再挖出来?怎么挖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二)讲读课文二、三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

8、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 1)明确: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 “差不多 ”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明确: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明确思考题:“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

9、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这里三次写到 “没有 ”, “没有 ”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明确: “却 ”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 “还是 ”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 “仍然 ”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 “还是 ”、“仍然 ”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是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明确: “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

10、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明确: “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明确: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科利亚量十步挖不到木匣。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问:从这之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 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 人大了,步子也四年前大了一倍,所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板书: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

11、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明确: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明确: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 5 岁长到 9 岁,人长大了, 步子也在变大, 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 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 “周围一切

12、都在起变化 ”,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明确: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三)布置作业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 从屋 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 是因 ()2准 要复述科利 挖木匣的 。第三 学 目 : 懂科利 是怎 埋木匣、挖木匣的, 抓住 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步 :(一)复 入1 要复述科利 挖木匣的 。2科利 从挖木匣中

13、明白了什么。(二)深究 文,理解 文前后内容的内在 系1科利 从挖木匣中明白了“ 一天天 去,人一 引入1今年 八月十八,中央 台和浙江 台 合 直播 塘江大潮,同学 看了 ?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 于 塘潮,你 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 。4小 : 那情景真不愧 “天下奇 ”(板 )二理解 1 “ 潮 ”(看潮)2 “天下奇 ”(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 象。 (从同学 才的 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 犹新, 塘江大潮 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 想不想再看一次? 我 再次听听声音, 看看画面,感受一下 天下奇 )四教学 “潮来之 ”1 象里潮水的景象,咱 文也有,在哪呀?(3、 4 自然段)2自己 3、4 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 句,你 得喜 的,就多 几遍,努力把它 好,待会 同学 听。3学生自由朗 , 巡 指 。4学生自由交流,教 相机指 。 从 来 雷 。 那声音 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