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72304025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_模板2007-2008学年度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一 单选题 (1-20 每题 1.5 分 ,21-28 每题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2 分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沉降B 、过滤C、吸附D 、消毒2、欧盟国家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时易破碎而泄漏水银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A 、化合物B 、混合物C、单质D、氧化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4.下列物质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A.CH4BC2H2CC2H5OHDC

2、H3COOH5.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核外电子数不同B原子量不同C.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甲,有关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的化学式为 AlOB甲的式量为102 克C.甲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质量比为2:3D. 甲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9%7.下列有关规范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它试剂B. 禁止向正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 实验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8.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A. 蒸发皿B量筒C燃烧匙D试管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0、人类

3、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下列建议或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 、开发新能源 ,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C、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D 、为减少 “白色污染 ”,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袋11、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一切生命活动都不得离不开空气C、把空气中的其它成分都分离出去 ,只留下氧气 ,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D 、空气是人类生产

4、活动的重要资源 ,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13、着名的居里夫人首先发现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的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 、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14、如图所示 ,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 ,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1 2 3 下一页中发生了改变B.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 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 原子 ,一个 B 原子15、2005 年 10 月 12 日 ,我国 “神州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运送飞船的长征二号F 捆绑式

5、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再次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化学式为C2H8N2) 。有关,偏二甲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的质量比为1:4:1D 、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 个碳原子、60C、组成元素碳、氢、氮8 个氢原子和2 个氮原子构成16、根据丙二醇的以下资料 :化学式 C3H8O2 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 无味 易燃 沸点 245 熔点 -6.5 无腐蚀性 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 ,判断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A. B. C.D. 17、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着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

6、大很多的高速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A.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B.原子核体积很小C.原子核质量较大D.原子核带正电荷18、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又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1 2 3下一页课题: 4.4溶解度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常识性介绍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以及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1、固体溶

7、解度的表示方法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示联系及区别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在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引入新课:【演示一】20oC 时,把蔗糖、 食盐分别一份一份地加入10ml 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讨论】通过粗略的计算,讨论蔗糖与食盐对水的溶解能力【提问】如果温度不定、溶剂量不同,能否比较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演示二】20oC 时,配制KNO3 饱和溶液时有KNO3 固体剩余,然后加热,剩余固体又继续溶解【讨论】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一定量的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能力是否相同?【演示三】1、食盐溶解在水中;2、食盐

8、放在煤油中;3、植物油放在水中;4、植物油放在汽油中【讨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结合课本P70 内容讲授新课:【板书】一、溶解性1、定义:2、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性因素)外界条件【过渡】如何精确地知道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性大小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和标准?【投影】列表: 20oC 时 100g 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物质 蔗糖食盐硝酸钾小苏打熟石灰大理石最大质量( g) 203.9 36 31.6 9.6 0.165 0.0013【讲解】以上表格中的数据能精确地表示各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二、溶解度固体溶解度1、表示方法:气体溶解度2

9、、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由表格得)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溶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来表示。定量表示溶解性大小理解概念:一定温度(外界条件) 100g 溶剂(衡量标准)不指明溶剂时为“水”。饱和状态:(对溶液的要求)溶质的质量: (单位: g)这种溶质在溶剂里(适用范围)【提问】含义:说出20oC 时 KNO3 的溶解度是31.6g引申: 20oC 时 KNO3 饱和溶液中:m 质 :m 剂 :m 液 =S:100g: (S+100g )=31.6g:100g:131.6g物质溶解性分类:易溶物质:S 10g(室温)可溶物质: S: 1g10g微溶物质: S:

10、0.01g 1g难溶物质: S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放一首歌第一时间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如黑板和粉笔有不同的颜色,玻璃和水有不同的状态,

11、窗上的金属和怒条有不同的硬度和导热性,等等。你有没有思考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怎样才能使天空变的更蓝?牛可以吃草过活,人为什么不能靠吃草过活?警察叔叔是怎样判断司机酒后开车的?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燃放缤纷灿烂的烟花,你知道烟花为什么会五颜六色吗?侦察员是怎样显示罪犯指纹的?怎样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你知道问题的答案吗?(二)新课讲授2.1 什么是化学?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户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水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氧气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以衣食住行这些密切相关的事例说明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引导学生阅

12、读课文,欣赏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化学吗?2.2 怎样学好初中化学?(讨论)2.3 趣味实验它与人类进步和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做好笔记,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无中生有 ”(先用酚酞的酒精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字,晾干,用碱液喷射,显示红色字体)“清水三变 ”( “清水 ”“牛奶 ”“汽水 ”“牛奶 ”: Ba(OH)2+Na2CO3+HCl+H2SO4)金属燃烧(镁条燃烧)“水能生火 ”(蒸发皿、碎纸、酒精、钾、镊子、水)请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三)复习巩固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_的基础自然科学.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化学变化中 ,分子破裂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一、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三、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