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72302585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35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 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 35 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 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 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 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读下图,回答1 2 题。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

2、积十分接近,它们是()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2、从 B 大洲最大港口与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A、B、C、D、解析: 此题组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六大板块的分布、世界上几个重要海峡的地理位置以及大体的轮廓,重要的经纬线穿越的地区等。读图可知, 图中序号与各大洲、大洋的对应关系是:G亚洲 (44) ,F非洲 (30) ,E北美洲 (24) , D南美洲(18) ,C南极洲 (14) ,B欧洲 (10) ,A大洋洲 (9) ,K太平洋 (180) , I 大西洋 (93

3、) ,J印度洋 (75) , H北冰洋 (13) ;四大海峡中,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答案: 1.B2.D白令海峡是连接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海峡及东西两侧陆地都位于西十一区。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读图回答 34 题。3、以下因素不属于修建隧道两侧铁路的主要自然障碍的是()A、气候寒冷B、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C、冻土广布D、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解析:选B。 B 项不属于自然障碍。4、以下关于图中A、 B 两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A 地比 B 地纬度低,所以冬季A 地气温比B 地高B、冬季 A地气温低于B

4、 地,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C、气温年较差A 地小于 B 地D、两地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解析:选B。A 地受千岛寒流的影响,B 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和西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于A地; A 地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下图表示一段纬线,P 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线为陆地,读图完成5 6 题。5、 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6、 X、 Y、Z 三地的地形分别是()A、高原、高原、高原B、山地、平原、高原C、高原、平原、高原D、高原、平原、平原解析:第 5 题,根据经度可以判断 PQ线位于西半球;图中陆地面积狭小,海洋广阔,那么可以判断

5、 PQ线位于南半球。第 6 题,由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区域为南美洲。答案: 5.B6.B7、 (2018 西城模拟 ) 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 判断图中等温线反映的是_月 (1 月、 7 月 ) ,P点与 Q点之间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是 _。(2) 甲、乙两图与 P 点至 Q点的地形剖面基本相符的是 _,简要说明理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公布了名为 2025 全球趋势变化的世界的报告,报告中声称:环北冰洋国家都将因全球变暖而受益。(3) 图示国家因全球变暖使种植业和海洋运输业均能受益,任选其一说明有利影响的具体表现。解析:第 (1) 题,从图中等温线数值中,北极圈附近的温度为12,可

6、以判断图中等温线反映的是 7 月北半球的气温状况。 P、Q都位于 60 N、亚欧大陆中部, 其植被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第 (2) 题,因 P 点至 Q点之间的局部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示该处气温低,地势高,为山地,所以甲图合理。第 (3) 题,全球变暖使种植业和海洋运输业均能受益,主要从热量条件来说明。答案: (1)7 亚寒带针叶林(2) 甲图因 P 点至 Q点之间的局部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示该处气温低,地势高,为山地。(3) 种植业:气温升高,使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海洋运输业:海冰融化,通航能力提高;缩短亚欧东西两岸的航程。【一】选择题(2018 盐城模拟 ) 读“除南极

7、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1、图中表示的大洲依次是()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解析:选C。由于大洋洲面积最小,亚洲面积最大,欧洲海拔最低,从而得出结论。2、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A、B、C、D、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亚被极圈穿过,东南亚被赤道穿过。读某海域等深浅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水平分布图,回答3 4 题。3、甲处的海底地形是()A、大陆架B、大陆坡C、海岭D、海盆解析:选B。甲处位于大陆架

8、向大洋盆地的过渡地带,等深线密集,坡度大。4、乙处的洋流可能是()A、加那利寒流B、阿拉斯加暖流C、巴西暖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解析:选B。根据温度变化趋势和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乙处洋流为北半球暖流。读下图,回答5 6 题。5、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解析:选A。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表示北美大陆,其东侧为大西洋,西侧为太平洋。6、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是()A、 aB、 bC、 cD、 d解析:选C。图中 a 是海岸山脉,b 是内华达山脉,c 是落基山脉,d 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读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图,回答7 8

9、 题。7、有关四地河口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水稻和棉花B、均受飓风 ( 台风 ) 的影响C、均是所在国家的重要城市和人口分布区D、气候类型均不相同解析:选 C。根据经纬线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为尼罗河三角洲,为恒河三角洲,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湄公河三角洲。四地都有水稻种植,但是湄公河三角洲不产棉花;尼罗河三角洲不受飓风的影响;均为热带季风气候。8、有关四地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四条河流汛期均在夏季B、流程最长的是C、水能最丰富的是D、流域面积最大的是解析:选 A。流程最长的是尼罗河,水能最丰富的是湄公河,下图所示为一段经线,其中A 以北是海

10、洋, E 以南是陆地;A 与 B 之间、 C 与 D之间为陆地。据此回答9 10 题。流域面积最大的是密西西比河。B 与 C 之间、 D 与 E 之间为海洋;9、当我国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A、阴雨绵绵E 地 ()B、炎热干燥C、寒冷多雨D、高温多雨解析:选B。在30N 70N 之间海陆相间分布的只可能是欧洲,其中60 N 经过的海域是波罗的海, 35 N经过的海域是地中海。E 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10、 AB段区域 ()A、地表平坦多湖泊B、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D、河流流程短且水能丰富解析:选 D。AB段区域不是挪威沿海,而是瑞典境内,其自然带类型为亚寒带

11、针叶林带,地势起伏大,河流流程短且水能丰富。读下图,回答11 12 题。11、甲处的气候类型与以下地区相一致的是()A、亚平宁半岛B、印度半岛南部C、阿拉伯半岛D、朝鲜半岛解析:选A。冬季同纬度地区,一般情况下陆地的温度比海洋低。由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看,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在南纬 30 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亚平宁半岛为地中海气候。12、以下对甲地旗杆上旗帜飘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约半年时间基本无飘向,约半年时间飘向东南B、全年飘向西北C、约半年时间飘向东南,约半年时间飘向西北D、全年基本无飘向解析: 选 A。甲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旗杆上的旗帜基本无飘向;冬半年该地受南半球的盛行西风( 西北风 ) 控制,旗杆上的旗帜飘向东南。【二】综合题13、 (2018 太原调研 ) 图甲为“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局部区域某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比较图乙中虚线框内东南部与西北部地形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 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气候要素有明显的影响,请分析具体的影响情况。(3) 图甲中 145 E 东侧的四个岛屿被俄罗斯人称为“烟雾列岛”,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