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72142585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鲁教版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3、通过对比和分析,在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和该区农业发展方向。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包括_三省和_东部。2、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_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_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_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a、地形类型齐全;b、_、黑钙土分布广泛。(3)社会、经济条件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

2、供了有利条件。b、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_农业的发展。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_和_的发展。二、农业布局特点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_平原、_平原、辽河平原。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_、_山区。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_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1)_生产;(2)_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_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_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

3、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_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_;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_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_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半山区实现“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问题思考】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_2、东北地区农区

4、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_3、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及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但为什么还称“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_探究点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分之一。近年来,该省认真落实中央惠农富民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达到84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连续5年夺取粮食丰收。材料二如下图。(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

5、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_。(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_(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稳定的粮食供应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_【反思归纳】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_、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_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6、(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1)东北地区_,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较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2)_数量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3)黑土肥力高;(4)夏季_,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探究点二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图例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农业植被2004

7、00600620杂类草100200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二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_(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_(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_【反思归纳】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领域类型问题成因对策环境耕地_退化、土地_、次生盐碱化人口剧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_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产粗放方式,减少耕地破坏、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现

8、象的发生,发展优质品种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_,草地退化,资源利用失调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农产品_和_不适应市场需求质量低、成本高一、选择题读下面区域图,完成12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36题。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

9、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5、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6、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7

10、8题。7、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B、地势较高,气流受地形抬升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8、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少,气候干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机械化水平高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xx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910题。1居民地3综合题答题建模【题型特点】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

11、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思维建模】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模板典例】地理要素形成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

12、、地势高低与坡向等等温线走向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地面状况等降水海陆位置、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盐场形成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答案 课前准备区黑、吉、辽内蒙古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一年一熟低温冷害黑土交通外向型绿色农业大农业松嫩三江大小兴安岭长白高原商品率大规模机械化 地区专业化大宗农产品豆生态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产业链条舍饲畜牧业草业集约化草食性立体开发原料问题思考1、东北大米质量最优,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日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分丰富。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2、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方面:(1)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及糠麸、秸秆、豆饼、豆渣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饲草,来源广,潜力大;(2)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